在水资源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之际,5月28日上午,2006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部署“十一五”水资源管理工作,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副部长胡四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韩振祥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
汪恕诚部长在会议上以“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阐述了水资源现代管理的丰富内涵。他从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环境影响等四个层面,阐述了以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为手段,以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目标,以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为保障,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汪恕诚指出,以水资源现代管理为基础的资源水利发展,是自律式发展。一方面,要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适应水资源条件,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走自律式发展道路。
胡四一副部长在会议上指出,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1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加剧,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南方地区也出现区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的现象。与此同时,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
胡四一强调,"十五"期间,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在规划、管理、节约、保护、水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总用水量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用水总量与"九五"基本持平,用水效率和效益有较大幅度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614立方米下降到30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79立方米下降到450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由292立方米下降到167立方米。
会议认为,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形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仍然低下,水资源管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还远不能适应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议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推进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努力开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会议明确了“十一五”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探索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全面开征水资源费,修订和完善征收标准,规范使用范围。继续推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探索按水系或流域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建设项目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地下水管理,加强水资源调度;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管理,着力构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环境,通过扩大试点规模和范围,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力争走在国家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前列;落实水功能区管理,全面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严格保护城乡饮用水源,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组织编制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重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好河流生命健康;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加快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水务运行机制和水务法规体系;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建立水资源技术标准体系。加大水资源管理经费投入,创新投入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能力和机构建设,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水平和人员素质。
会议强调,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水资源管理要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求真务实的行业精神,努力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由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而坤主持。本次会议为期三天,还将进行交流发言和分组讨论等。会上表彰了全国水利系统的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将考察内蒙古水权转换项目,交流贯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探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分析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