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同志在全国卫生厅局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6月17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6月13日中央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分析当前卫生工作形势,重点研究部署灾后卫生系统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奥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和下半年卫生工作。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 坚持不懈做好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一个多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全国卫生系统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和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再次谱写了白衣战士团结奋斗、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壮丽诗篇。
(一)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卫生部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部署和指挥全国卫生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先后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派10630名医疗、防疫、监督、药监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了近千支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奔赴救灾第一线;调集救护、防疫和监督车辆1648台,紧急调拨血液244.57万毫升,代血浆3万袋(500毫升/袋),消杀药品2854吨,疫苗204.7万人份,食品和水质快速检测设备3.3万台(套),迅速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面对伤员众多、伤势严重的情况,卫生部一方面协调组织专列、包机等向20个省区市转运了10015名较重伤员,争分夺秒,确保伤病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创造了中外历史上非战时最大规模的伤员转运壮举;另一方面及时组织国内著名专家赶赴成都指导救治,采取“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抢救重伤员,努力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症伤员死亡率和残疾率。面对灾区严峻的卫生防疫形势,卫生部派出的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人员,与当地防疫人员一起,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恢复和重建疫情监测网络,大力开展医疗、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灾区县、乡、村和灾民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救灾药械监管,加快救灾急需药械审批、检验,保证救灾药械需要,保证药械质量和使用安全。中医药部门组织人员参与抗震救灾,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为保障灾区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6月16日,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工作的人员达10万多人次,救治受伤和患病人员164万余人次,其中住院伤病员95732人;累计消杀面积32.3亿平方米,检查制水、供水单位和供水点17万户次、监测水样2.6万个;对12岁以下易感儿童进行甲肝、乙脑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累计接种53.7万人次。
目前,住院伤员已治愈出院79008人,现住院的14094名伤员中,绝大部分病情稳定,有不少已符合出院标准。可以说,受伤群众在医院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灾区大规模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基本结束。进一步的卫生防疫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灾区传染病病例报告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大的变化,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上,医疗卫生防疫工作为维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不辞劳苦、不惜血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弘扬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现了白衣战士的职业素养和崇高情怀,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汉源县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卫生局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队、江苏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队、浙江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队、河南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队等为代表的卫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以余国林、黄琼、赵华、张泮林、李银先等为代表的卫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对此,党和政府充分肯定,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们也深感自豪。这种精神面貌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是新时期卫生队伍的生动写照,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此,我谨向灾区卫生系统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向全力支持四川等省灾区应急救治、伤员转运治疗、康复和卫生防疫工作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系统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二)继续做好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当前,抗震救灾仍处在关键阶段,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仍很艰巨。一是受灾面积大,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引发次生灾害和疫病的复杂因素增加;二是集中安置受灾群众多,公共卫生设施严重不足,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夏季气温升高,既容易导致传染病流行,又会引起中暑等一系列问题;三是一些重症伤员需要继续救治,伤愈出院人员需要妥善安置,大批残疾伤员需要康复治疗,任务相当繁重;四是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一些地方卫生人员伤亡较多,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亟待恢复。
今后一个时期,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精心救治受伤群众,不断降低重症伤员死亡率和残疾率,积极帮助伤残人员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坚持预防为主,把防控传染病流行蔓延作为卫生防疫工作的中心任务,落实政府和部门责任,合理调配支援力量,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坚持民生为先,把恢复灾区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置于优先位置安排,保障群众的基本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坚持国家统筹、当地为主、对口支援、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有关工作目标是:到今年6月底,各医疗卫生防疫队,要按照卫生部确定的对口支援方案,完成调整和对接工作。到7月底,在对口支援省市支持下,灾区县、乡(镇)和受灾群众安置点普遍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基本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到9月底,全面完成灾区县、乡(镇)的临时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本恢复灾区正常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到今年底,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恢复,临时业务用房、基本设备和技术人员配备比较齐全,能够全面开展正常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保证上述要求和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全力以赴做好伤员救治、康复和安置工作。各地要继续做好重症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要主动与民政、残联等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做好伤员出院和出院后康复以及相关安置工作。对于已治愈的伤员,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尽快出院,并返乡安置,该项工作要与民政部门做好衔接。对于需要康复治疗的伤员,要适时妥善安排安装假肢、矫形器、配备轮椅和实施康复治疗,争取在伤后6—8周的有利时机,尽快开始伤残人员的恢复训练,该项工作要与残联部门做好配合。
二是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工作。要尽快恢复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并开展相关工作。重点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加强对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尽快恢复常规预防接种服务,高度重视并切实防控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坚持中西医并重,做好常见病、多发病和夏季高温中暑等防治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安置点、集中生活区及救灾物资集中分发场所的食品安全,落实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监管责任,严防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受灾群众安置点、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饮用水的检查,配备必要的饮用水净化处理设施或消毒设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要加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增强群众卫生防病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对不同人群实施科学、分类干预,及时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和高危人员。
卫生防疫工作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我们要依靠当地政府开展工作,要积极与农业、水利、环保、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作用,要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以治理卫生环境和灭鼠、灭蚊蝇为重点的夏季爱国卫生运动。
三是做好医疗卫生防疫对口支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山东省负责支援北川县,广东省负责支援汶川县,浙江省负责支援青川县,江苏省负责支援绵竹市,北京市负责支援什邡市,上海市负责支援都江堰市,河北省负责支援平武县,辽宁省负责支援安县,河南省负责支援江油市,福建省负责支援彭州市,山西省负责支援茂县,湖南省负责支援理县,吉林省负责支援黑水县,安徽省负责支援松潘县,江西省负责支援小金县,湖北省负责支援汉源县,重庆市负责支援崇州市,黑龙江省负责支援剑阁县;此外,天津市负责支援陕西省,广东省负责支援甘肃省。这次会议印发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与会同志意见,请大家在6月18日12时前反馈修改意见。各支援省份和受援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相互联络,协商提出卫生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尽快纳入双方政府确定的对口支援工作规划。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优先安排医疗卫生系统的恢复重建。
对口支援省与受援地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支援省要明确“支援”不是“支配”,要根据受援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援助计划,全心全意地扶持当地医疗卫生恢复重建;受援地要明确“外援”不是“外包”,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尽快组织起当地恢复重建工作。要尽快推进灾区县、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定支援的规模、结构和分布,落实好各项任务和措施。要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加强人员培训、购置必要设备、加大智力支持,重点加强县、乡(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一些医疗防疫队的分布与确定的对口支援组合不相匹配,需要尽快调整或“换防”,在调整、“换防”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绝不能留下空白点,形成工作漏洞。对口支援工作要做到“工作沉下去,责任树起来”。各省派出的支援队伍要选拔素质好、业务精的中青年专业人员组成,要把派出支援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和考核年轻干部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途径。受援省份要做好支援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在当地遇到的实际困难。
四是尽快恢复灾区正常医疗卫生服务秩序。灾区城市医疗机构和损失较轻的县、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尽快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将医疗服务、医疗收费和费用报销纳入正常管理轨道。损失较重的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由灾区省级政府统筹安排,利用活动板房等尽快建立临时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工作机构,并补充必要的设备,开展医疗和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灾区省级政府统筹安排。对医疗卫生人员伤亡较多的县、乡(镇)医疗和卫生机构,由灾区省尽快在省内调配力量,对口支援省也可在一定期限内派出必要的医疗卫生人员,帮助灾区恢复正常医疗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