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30日电(赵海军)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了解到,经过5年推广,内蒙古已有40多个旗县的500万亩农田和草场应用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各类保护性耕作机械增加到3000多台,为农牧民节本增效2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实施地的生态环境。
为了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内蒙古从2001年开始改革农牧业传统耕作技术,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这种新技术与内蒙古农牧业的特点和实际紧密结合,采用农田休闲期作物收获留高茬覆盖、免耕少耕播种;草地机械免耕松土补播牧草等保护性耕作方法,有效地减弱了土壤风蚀沙化程度,提高了土壤含水率,丰富了土壤有机质。
目前,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工作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形成了在各类旱作农牧区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的技术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