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通讯社,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能,当须有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新华社改革现行人事、财务、采编、营销等管理机制,创造性地制定并激活了涵盖全社方方面面工作环节的“1+7”考核体系,有效提升了内部运转效率、极大地激发了队伍的潜能和活力

新华社联合国分社营销人员向美国东方图片社社长Vanya Edwards演示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

新华社加沙分社营销人员向巴勒斯坦《圣城报》社长推介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
经过75年的历程,目前新华社已发展成为拥有33个国内分社(含香港、澳门分社)、100多个国外及地区分社、近两万名员工的庞大队伍。但多年形成的部门职能相对独立、经济利益相互分割的管理机制,无论人事、财务还是采编、经营等各个方面,都难以适应今天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及党和人民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为加强管理,集中精力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完成好新华人肩负的职责,经过深刻思考、认真调研、缜密部署,2001年起,新华社全力推行了财务管理为突破口、考核体系为核心、人事制度创新为保障,涵盖全社方方面面工作环节的管理机制改革。
——推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所有支出实行预算管理。新华社党组根据国家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由包干转为部门预算的精神,将全社每年所有支出分为预算资金和预备资金;所有预算都由部门按照使用方向、理由、开工、完工和由谁负责等要求作出预算报告;不论日常预算、专项预算还是追加预算,都要经社长办公会讨论决定。从社长开始,任何个人不批钱,计财局不在社长办公会决定之外支出一分钱;不论日常预算还是专项预算,都要进行年终决算。
——对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全成本核算、收支“两条线”。对各直属单位,新增利润按鼓励增收节支的原则,确定留成比例和可用于职工奖励的比例;对直属企业,按有关规定实行以目标利润为重点的经营预算和经营业绩考核,通过考核兑现奖罚,鼓励企业加强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控制;对全社政府采购作出规范,对全社二级财务实行联网监控;规范职工收入分配,将收入由暗变明,缩小了部门之间收入水平差距。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在全社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新机制”的原则,逐步实行按需设岗、按岗定待遇的聘用制;对直属事企业单位逐步淡化行政级别,社党组只任命一把手和审批党组成员,新任领导职务根据岗位需要由单位党组织按规定程序考核聘任,签约聘用;信息部设经济分析师岗位,还从社外聘请了8位特约经济分析师;编辑部改革终审发稿人岗位管理制度,营销设了市场分析师岗位,技术局设了学科带头人岗位。
——紧密结合新华社实际,建立职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2003年7月,新华社正式颁布并实施的“1+7”考核评价体系(即“一个通知“和“七个办法”:《关于贯彻执行〈新华社国内采编业务考核办法〉等七个考核办法的通知》、《新华社国内采编业务考核办法》、《新华社国内分社营销业务考核办法》、《新华社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新华社管理职能部门考核办法》、《新华社直属事业单位营销业务考核办法》、《新华社直属企业考核办法》、《新华社驻外分社考核办法》。实施近3年,新闻采编业绩和营销业绩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各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极大增强了“护牌”“强牌”意识。各管理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华社国内部的同仁对本报记者说:“过去,新华社的采编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是凭自觉、靠事业心在工作。实行了新的考核办法,现在大家说,你傍晚5点多离开,都要贴着墙走,因为大家都在忙……”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危机感、紧迫感也明显增强,在全社初步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工作、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在新华社采访中感到,这5年的改革,对于每一位新华人的思想触动是十分深刻的。一些同志对社党组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也经历了从起初的不理解、观望甚至怀疑,到理解、拥护并积极投身于改革的过程。5年的改革,大家历历在目,改革的成果,更是实实在在。对于新华社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大家充满了信心。
大千世界,周而复始。新华社变化,跟我国乃至世界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新华社的发展,也存在着走出周期律的问题。近期,新华社党组带领新华社的党员、干部、群众,正在对新华社近年的发展进行深刻的思考——是在“十五”期间取得巨大成绩之上故步自封,还是反思自己,树立共产党人的差距观,改进自己的发展理念,创新自己的发展举措;树立全新的资源观、人才观、政绩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党的民主生活会上,新华社主要负责人明坚定地说,未来,只有真正履行好了我们的职责,提高新华社的影响力,实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政绩观。他的话,也反映了今天新华人的心声。
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新华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正在求索中前行。
一个正确引导国内舆论、有效影响世界舆论为己任,以党的宗旨为自己最高宗旨、以中国人民的福祗为自己奋斗目标,理念、装备、手段更加现代化的大国通讯社,正在迅速崛起;人类的“地球村”里,必将树起他们高高的桅杆!(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