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有112所高校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崔清新、白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正在逐步提高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比例,全国已有112所高等院校承担了国防生培养任务。
白皮书介绍,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实行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的总部和军区(军兵种)两级管理体制。四总部负责全军院校的宏观指导,总参谋部组织全军院校教育工作。军队院校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院校为主体、岗位任职教育和生长军官学历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加快军队院校教育由生长军官学历教育为主向岗位任职教育为主转型。军队院校现有67所,分为两大类型:军官学历教育院校,承担预提军官本科学历教育和军官研究生教育任务;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任职教育院校和士官学校,主要承担现职军官和士官任职培训及轮训任务,部分院校还承担军事学研究生教育任务。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提高军队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全面启动“十一五”军队院校重点建设工程,继续重点建设一批对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的院校和学科专业领域点。展开新一轮教学改革,完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制定新的军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军事训练信息网建设,推进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校园建设。开展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和网络训练。继续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由注重数量规模增长向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效益转变,由相对封闭培养模式向开放多元培养模式转变。目前,全军共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41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60个。
中国致力建设信息化的边海防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魏武、白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统筹规划、陆海并重、以防为主、防管一体的原则,致力于建设统一、高效、稳固和信息化的边海防。
白皮书指出,人民解放军是边海防防卫的主要力量。2003年,随着中朝边境和中缅边境云南段的防卫工作由公安边防部队移交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国家统一了陆地边境的防卫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健全了公安、海关、检验检疫、海监、渔政、海事、环保等边海防执法机构,组建和充实了公安边防部队和海事、缉私、渔政、海监总队等边海防执法力量。
白皮书说,在陆续颁布国防法以及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中国不断加强边海防建设,提高边海防防卫和管理控制能力,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警民联防联管的边海防队伍。近十多年来,国家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进行边防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2万余公里的边防巡逻路、6000余公里的边境铁丝网和近600套边境监控设施。从2004年起,启动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在沿海地区修建执勤码头、监控站、监控中心和部分辅助设施。
白皮书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睦邻友好政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主张与有关国家通过平等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和海域划界问题。中国已与缅甸等12个邻国签订陆地边界条约或协定,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正在同印度、不丹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中国边海防部队严格执行国际法和与周边邻国签署的协议、协定,建立健全与邻国的会谈会晤机制,开展执法和反恐合作,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相关海域的稳定与安宁。
白皮书说,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和公安边防部队采取措施打击贩枪、贩毒、偷渡、贩卖人口等跨境犯罪和民族分裂、暴力恐怖活动,为维护边疆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履行国际军控和防扩散条约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李亚杰、吴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履行国际军控和防扩散条约,认真做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履约筹备工作。
白皮书说,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了禁核试履约筹备组办公室,在外交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地震局等单位配合下,承担中国境内11个国际监测系统台站的建设任务,制定履约监测台站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
白皮书指出,中国一贯支持旨在加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有效性的多边努力,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了公约审议大会、缔约国年会和专家组会议,及时向联合国提交《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建立信任措施宣布材料。
白皮书说,中国严格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规定的义务,按时、完整地提交了各类年度宣布、新发现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后续宣布以及年度国家防护方案,并接待禁化武组织对中国进行的100多次现场视察。
中国认真履行《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所附经修订的《地雷议定书》的相关义务。人民解放军积极开展履约宣传教育,落实议定书相关技术要求,已对不符合规定的杀伤人员地雷进行全面普查,并按计划销毁了数十万枚老、旧地雷,并对尚能正常使用的库存防步兵地雷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地雷议定书》有关技术要求。中国继续积极开展国际扫雷援助活动。
白皮书强调,中国坚决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支持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参加了防扩散领域的所有国际条约和相关国际组织,建立了涵盖核、生物、化学、导弹等相关敏感物项和技术及所有军品的完备的出口管制法规体系,实行严格的出口审批程序,确保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