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多党合作:为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开辟制度化渠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亚杰 卫敏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白皮书在回顾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时指出,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白皮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1956年后,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由此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198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

    2002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

    白皮书指出,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要归于失败。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有党员8万多人。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万多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民进有会员10万多人。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9万多人。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2万多人。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2100多人。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后,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相关链接
· 图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 中央统战部就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答问
· 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