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7月31日电(记者 李菲 贾楠 杨跃萍)在我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共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在昆明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评价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认为中国的做法符合国情,成效显著。

    发展提速 旧貌变新颜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相对滞后。新华社记者近期实地调研看到,在党和政府民族政策关怀下,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正在发生巨变。

    从“通讯靠放炮”到手机进村庄,如今生活在云南独龙江畔的独龙族人不再“与世隔绝”。当地的老百姓说,“共产党好、政府好,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聚居着4200多名独龙族群众,这是我国人口不到8000人的独龙族的最大聚居地。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高山大川阻隔,过去这里路难行、信难通--过河靠三根钢索架成的桥,村里通知村民开会以炸药放炮为号。

    如今,独龙江乡已开通至县城的客运班车,6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移动电话。今年5月底,独龙江乡第7座移动通信基塔建成使用,能够同时通话的手机容量由原来的18部扩大到42部。

    “国家对人口较少数民族的扶持效果令人满意。”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石朝江说。他认为,经济条件、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促进其发展非常有意义。

    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有力支持下,4年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公司+农户”模式先后扶持了10个农牧业产业化和民族传统手工业龙头企业。同时,青海各级金融机构先后为撒拉族群众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324万元,扶持441户撒拉族家庭创业,形成了“循化拉面”、“撒拉人家”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经济品牌。截至2008年底,循化县撒拉族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3250元,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贵州的毛南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惠水、独山3县的6个乡镇。针对毛南族地区生态良好、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实际,当地重点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2005年以来,共投入扶持资金940万元。在惠水县姚新村,仅种植双孢蘑菇一项,每亩的纯收入就在3000元左右,有力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

    在黑龙江省,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为改善这些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当地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使14个村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15个村的群众能收看有线电视,住房砖瓦化率和电话入户率超过80%。2008年,19个人口较少民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比2005年增长30 %。

    扶持政策暖人心

    我国共有22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0多万,其中人口最少的只有4000多人。22个民族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点八,但是这22个民族却占到我国56个民族的40%。

    解决了60多万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就意味着22个民族实现了繁荣发展。为此,国务院于2005年批准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进行重点帮扶。

    据了解,《规划》实施4年来,国家投入各项扶持资金25.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5.72亿元,占63%;地方配套及其他资金9.34亿元,占37%。这些资金大致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群众增收项目两个方向,分别占资金总量的83%和17%。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和玉辉说,国家在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过程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村寨,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33岁的普米族男子杨华金,家住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联合村委会桌杯村民小组。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全村最气派的房子。然而,谈起五年前盖房的经历,杨华金却直说“累”。

    桌杯村位于山腰,长期缺水,村民们饮水、用水都很困难。盖房时搅拌水泥用水量大,杨华金只好每天开车载着七八只塑料桶到邻村接水。“那时,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拉水啦。”杨华金说。

    去年,在政府支持下,桌杯村修了蓄水池和水管,将8公里外的山泉引进了村。记者在村口遇到了村民杨万全,他家正好在盖新房--从蓄水池接出的管子淌出汩汩清泉,直接流进了水泥搅拌池中。

    “现在用水方便多了,”村民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桌杯村的变化也发生在全国其他很多人口较少民族的聚居地。据有关部门对《规划》完成情况的初步统计,在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中,已有271个村提前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

    “我国政府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是积极的,有效的。”云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何明说,“特别是近年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济得以发展,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

    对口帮扶促发展

    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乡是人口约1.8万人的德昂族的最大聚居地。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当地初中师资力量较弱,连续多年无人考上高中。2006年,上海市老师来到三台山支教,此后的两年里,便有10人考上了高中。于是,德昂族山寨群众送孩子读书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住得离学校较远的人家还专门包车送孩子上学。

    在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部分省市采取对口帮扶的方式,积极参与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工作。

    黑龙江、广西、福建等省区组织省内大中城市和区、县所属单位对口帮扶人口较少民族。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德昂族,2006年至2008年在德昂族聚居区修建乡村道路68.2公里,建造安居房481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切身享受到了实惠。

    保加利亚科学院人类学学者艾琳娜·玛鲁希亚科娃评价说,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态度非常积极,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为其他国家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经验。

    据了解,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等近20个部门积极制定扶持规划并纳入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或优惠贷款,出台特殊政策,大力支持各地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广西、甘肃、青海、福建、新疆等人口较少民族所在省区,按照“省负总责”的要求,均编制了专项建设规划,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本省区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决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西藏自治区提出“西藏也要像中央关心西藏一样,关心人口较少民族”。

    “我欣赏中国对人口较少民族实行的政策,”菲律宾雅典耀大学人类学学者安娜·拉不拉多说,“它既让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又保持了他们自身的特色。”

    广西区委党校教授宋涛表示,22个人口较少民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努力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使之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正是中国共产党把各族人民的安乐幸福作为发展终极目标的直观体现。

    56个民族,56朵花。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22个人口较少民族将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在祖国大花园里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关链接
· 少数民族文化有保护继承创新的问题 目前保护是第一位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没有专业运动员 都是群众参加
· 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有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
· 我国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数量超过80种
· 55个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爱护少数民族文化与爱护中华文化是同一个内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