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起,哈尔滨市就确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十年创建矢志不移。在前三届评比中,分别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荣誉称号。当前,哈尔滨正在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最后的冲刺。 哈尔滨市为“创城”做了什么工作?老百姓在“创城”中获得了怎样的实惠?十年“创城”路取得了哪些成就?2014年11月14日,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哈尔滨市创城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张丽欣作客新华网黑龙江频道,道出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十年创城之路的艰辛和努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华网黑龙江频道在线访谈。我们今天的嘉宾是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哈尔滨创城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张丽欣。欢迎张部长! [张丽欣]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哈尔滨“创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首先请张部长为网友解答一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对哈尔滨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丽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载体。从哈尔滨实际来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推动城市的全面提档升级、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全面实施新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目标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的报告对哈尔滨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哈兴商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够有效地成为哈尔滨市“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助推器。 二是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是硬件和软件高度集成的标志。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内容很广、标准很高、要求很严,几乎所有测评指标内容都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密切相关。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必将有力地促进哈尔滨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要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大部分指标都关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为民利民、造福百姓、让百姓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良好人文环境的需要。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是文明城市的根本。创建文明城市有助于引导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一个推动先进思想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泛传播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引导提升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将进一步展现哈尔滨人的新风采、新形象,推动哈尔滨更好地向物质与精神更高发展目标的迈进。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哈尔滨市“创城”工作已进行十年了,请您简要梳理一下哈尔滨“创城”的历史。 [张丽欣]的确是这样,从2004年起,哈尔滨市就确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并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摆在重要位置,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十年创建矢志不移,常抓不懈。在前三届评比中,分别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荣誉称号。新一届市委班子上任以来,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坚持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创建,有力推动了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础建设逐年加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常态精细,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惠民工程成效明显,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如果用一个关键词表述就是:十年创城艰辛路,冰城旧貌换新颜。 ☆数说创城☆ 哈尔滨市在2012、2013年全国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分获省会、副省级提名资格城市第3名、第7名,成为5个连续两年入围城市之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省会、副省级城市排名中,由第8名晋位到第4名。 [主持人]十年矢志不渝,确实不容易,请您为我们盘点一下“创城”十年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张丽欣]一是“创城”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通过创城工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尤其是哈大高铁、地铁1号线、哈西客站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成投用,标志着我市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 ☆数说创城☆ 累计新建改造各类道路257条、桥涵61座,源网厂站63座,更新改造主城区各类老旧管网3200多公里,新建公交首末站53处、大型公交枢纽站3处、新增停车泊位5.1万个。 [张丽欣]第二方面对我们来讲就是“创城”带来百姓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伴随着创城工作的深入。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数说创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下降61.5%,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4.6%,城乡居民幸福感指数名列全国第三。 [张丽欣]第三方面的变化就是“创城”带来城市环境秩序的明显改观。全面落实区街主体责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开展环境治“脏”、交通治“堵”、秩序治“乱”、窗口治“差”、设施治“缺”、生态治“污”等专项整治,牌匾广告、临街踏步、私搭滥建、乱贴乱画、交通“三乱”等城市乱象整治成效突出,违法小广告得到基本控制,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持续好转,特别是拆违控违深得民心。现在的哈尔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干净、更整洁、更靓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