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气污染防治将进一步强化

2017-01-07 07:26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环保部部长表示,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大气污染防治将进一步强化

● 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

● 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散煤治理

● 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

● 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

● 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力度

● 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

1月6日,环境保护部召开媒体见面会,部长陈吉宁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陈吉宁表示,环境保护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采取更多有效的手段,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

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但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

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之年。实施三年多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为3年来改善最大一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46、32微克/立方米,数据较往年明显下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进。“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这说明我国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 陈吉宁说。

不过陈吉宁指出,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偏重,能源结构更加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单位面积人类活动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也更高,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该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我国环境质量是要在一个非常高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进行改善。要改善得快,就要加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这样才能够轻装前进。但是这么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说降下去就降下去。后面有经济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陈吉宁说。

冬季气象条件变得越来越差,六大举措强化污染治理

陈吉宁表示,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冬季重污染,既需要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举措,也存在气象条件持续不利的客观原因。

2013年以来,冬季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今年是强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仍延续了气候异常的影响,进入秋冬季以来,全球普遍出现异常气候,多个国家包括基本解决空气重污染问题的英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接连发生较高强度、较大范围的重污染事件。

同期,我国也经历了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速小,温度明显偏高。据气象部门分析,2014年曾是全球最暖的一年,2015年打破了2014年的纪录,2016年再次打破2015年的纪录,而且打破的幅度还比较大。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12月。全国的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情况高了2.6摄氏度,北京偏高1.6摄氏度。

“气象条件一方面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有利于PM2.5的二次生成,加剧污染严重程度。”陈吉宁表示。

“这几年连续下来,冬季的气象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超过了减排速度,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污染物浓度年均值有改善,但冬季改善不明显。”陈吉宁说,环境保护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

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改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供暖、电供暖;积极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严格依法对违规排污企业实施停产整治;依托科技手段和网格化监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力度;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及高频使用的出租车污染物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何时有蓝天,取决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决于每个人愿意为蓝天做多少事情

北京2016年PM2.5年均浓度降幅很大,到今年底要达到“大气十条”目标60微克/立方米,困难很大。对此,陈吉宁表示,北京要解决好小散乱企业、散煤、高污染车等问题。“‘大气十条’的目标我相信我们会完成。”

陈吉宁表示,京津冀的问题从长线来看,还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问题,必须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行比较大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气污染治理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我们何时能有清新空气?陈吉宁告诉记者,珠三角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取得现在的成绩,比英国、美国、日本都要快很多。2015年全年平均下来PM2.5已经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6年在整体气象不利情况下再次达标,而且还在改善。“何时有蓝天,取决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决于每个人。如果大家愿意多付出、愿意为蓝天做事情,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快。如果我们技术上有更快的突破,就会大幅度加快。”(记者 孙秀艳、寇江泽)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