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其他
 
 
教育部举办职业教育工作会精神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6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半月谈杂志社记者]我刚刚注意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很让人鼓舞的,已经超过95%,但是相比之下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相对差一些,我想请问这个原因是什么? 

    [吴启迪]中等职业教育这些年确实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比如说浙江省,浙江省内很多企业,完全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用人越来越理性,不像以前有些大企业,好像是学历越高越好,学位越高越好,动不动就说招多少博士生、硕士生或者本科生。其实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更需要的是技能型的人才,其实中等学历的人才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所以这个地区非常理性,所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非常受欢迎,所以越来越好的情况和这个有关系,用人单位明确和我们的用人制度也有关系,还有以就业为导向、订单的培养都推动了就业率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为什么比较低?这是比较复杂的。实际上扩招那些年一下子出了很多学校。很多人对高等教育的认同感不强,这几年慢慢好起来了。高等职业教育在转型过程当中培养的方式有改进的必要。高职教师非常缺乏,很多媒体非常关注这个事情,很多地方用的都是代课老师。但是同时我们看到师专毕业的学生出去很难找到工作,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当然光从教学内部来解决是很难的。

    [葛道凯]其实我刚才听吴部长在发布的时候看到这个数据我就很担心大家提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但是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就上一个问题做一点补充。大家注意到我们文件里写“为促进就业、再就业”,那么促进就业、再就业不是解决就业、再就业。要解决就业问题需要经济发展、要有岗位需求,有很多岗位没有人需要招人。其次有人愿意去上这个岗位。比如我们学生毕业后希望找到这样的岗位。第三要有合适的途径把两者嫁接起来,这样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从教育自身看待这个问题,可能创造岗位,教育自身不是说不能创造,我们教师也有岗位。我们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那些有能力上岗的人,这个角度说教育是促进就业。如果社会有需要,这些人愿意去,我们要使他们能够满足这些岗位的需求。这是我对前一个问题稍微做了一点补充。

    高职的情况吴部长刚刚说得非常好,要历史地看待。不知道在座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2003年前后,是不是当时也跑教育口,那个时候我们高职的形势是非常不好,不好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学生不愿意来;第二个方面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第三教育战线,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他们怨言很多,因为社会不重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总的来讲发展时间不长。如果追溯的话,高等职业教育是1980年开始,但是1980年到2000年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为生存而奋斗,直到1999年开始在教育体系才正式确立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个体系,所以我们办的时间不长,社会认可度比较低,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大家看到2004年的数据就业率是61%,今年是62.1%,这个数据看着不高。如果和2003年相比,如果再往前比更低,在比例增加的同时,是我们毕业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是有这么一个历史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也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学生的就业愿望问题,据我所知一部分高职学生毕业以后他们希望将来有机会进一步升学或者是缓和一段时间再就业。第三个方面就是结构性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办的非常好,我刚刚从江西回来,走了七所高职学校,他们的就业率都是90%以上。我们有一些省份他们办的非常好,刚刚来之前做的统计,有两个省份他们今年的高职的平均就业率比较超过了本科。所以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形势。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对目前的61%62%就满意了,我们是不满意的,我们希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主要的是为我们毕业生具备上岗能力提供相应的教育。应该说从2000年开始,200120022003年,我们高职战线出现了很大变化,如果大家愿意走一走的话,会感受到。

    第一个大的变化是氛围变了。因为几年前我们到学校里,学校的老师、领导都是唉声叹气,觉得办职业教育没有前途。现在去的时候他们充满自信,认为我们路子走对了。他们甚至和一些本科学校比说我们就业率比他们好,所以他们充满了自信。

    第二、办学思路明确了。从教育部的层面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句话落实到每个学校是不同的。我们到每个学校都感觉每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很多,有些想到了,有些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的办学模式。

    第三、社会氛围发生了变化。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借职教会的东风,下一步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包括技术能力建设,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品牌的建设。明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要实施“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就是要在全国我们希望建设100所有特色、有实力,能够代表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的学校,他们的发展方向简单说有三个,第一、通过100所带动更多,从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品牌。第二、希望通过卓越工程的实施带动所有学校都确立品牌意识,都确立质量意识。第三、带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让他们走在前头,闯出一条路子供其他学校借鉴。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