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根据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将是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需求稳步提升,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河北省的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积极落实《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扫清发展障碍,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振兴服务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全省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结构、效益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转变思想,加快改革,提高“三化”水平
要正确认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坚持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加快解决服务业发展“短腿”现象。要强化政府的规划与调控职能,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垄断和行政干预,建立健全服务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鼓励竞争,改变部分行业凭借垄断地位攫取超额利润的不合理现象,提高服务产品的供给效率;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确立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开发省内省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外对外开放水平。
(二)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引导,加速潜在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利用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区位条件,发挥劳动力优势和京津市场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的供给与输出,缓解就业压力;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业,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发挥好基础设施优势,河北省交通通讯优势突出,货物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上网人数、本地电话年末用户等主要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茂,要充分利用大中城市交通枢纽的作用和沿海城市港口的便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一批大型物流项目。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加快结构优化调整,改变河北省服务业发展不完善、不规范、不协调的现状,以满足社会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要。
——存量要调强*。从区域经济比较看,应继续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优势 ,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整合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化组织结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产业聚集水平,推动现代物流、商贸批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展、住宿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向规模化经营迈进,提升区域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实力,依托曹妃甸开放开发,把河北建成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型物流枢纽。
——增量要调优。要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扩大项目规模,加强薄弱环节,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落实科教兴冀战略,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活力。要增强基础性服务业保障能力,用新技术改造通信、信息咨询、金融等传统服务领域,为中介咨询、网络传媒、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
(四)加快城镇建设,增强聚力,拓宽发展空间
人口聚集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口的聚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而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因此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县镇和乡村梯度分布的特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决定》的总体部署,加快河北省城镇体系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提高城镇聚集能力,提高城市和特色县域经济实力,带动城镇服务业快速发展,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增加收入,缩小差距,增强消费能力
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服务业是直接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只有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不断增加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提高主流消费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服务需求逐步增长,供给有效扩大的良性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要统筹规划,协调实施,服务业必将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4年两个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6.2%和2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第2位和13位,区位商分别为1.49和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