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阶段扶贫开发进展顺利,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继续加大100个一类重点乡镇扶贫开发力度,并把100个一类重点乡镇的791个一类村和部分二类乡镇中的309个一类村共1100个村纳入整村推进计划,从中央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2.7亿元用于“百乡千村”扶贫工程。通过实施“百乡千村”扶贫工程,一类乡镇、实施整村推进的一类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状况有所缓解,预计全年全省将净减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10万人和低收入贫困人口10万人。
由于在全省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全年共减轻农民负担6.39亿元,农民人均负担在2004年基础上再减19.31元,实现了农业税“零”负担。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5%以上。
指标名称
|
2005年完成情况
|
2010年目标值
|
中央下达贵州省的扶贫资金
|
6.55亿元
|
|
省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
|
0.5亿元
|
|
纳入整村推进计划的村个数
|
1100个
|
每年1000个左右
|
净减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数
|
10万人
|
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
|
|
5、围绕生态立省目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9月底,全省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营造林任务158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40万亩、荒山造林947万亩,工程建设涉及86个县(市)1403个乡镇13377个行政村,已有191.6万农户从中受益。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各地围绕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林草、林竹、林茶、林药、林果等多种治理模式,累计已实施各种治理模式达440万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了后劲。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建沼气池11.23万口,目前已累计建成沼气池61万余口。
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得到加强。通过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江河湖泊水质监测和城乡饮用水源保护等措施,全省70%以上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贵黄、贵遵、贵毕和贵新4条高等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89.7%的大气污染源实现排污达标;两大流域八大水系地表水所监测33条河流的74个断面中,62.2%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所在功能区类别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重安江磷、氟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有所降低,局部地区酸雨污染强度有所减轻,酸雨频率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
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得以推广。近年来,全省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努力改变过去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以省会贵阳试点发展的循环经济起步良好。
指标名称
|
2005年前三季度
|
完成情况
|
林业投资
|
18.66亿元
|
完成营造林面积
|
358.1万亩
|
其中造林面积
|
217.26万亩
|
封山育林面积
|
140.84万亩
|
新建沼气池
|
11.23万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