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宋益乔代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陷入两难境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田雨、张晓晶)“小病挨,大病扛,重病等死见阎王”,这是当前农村广泛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农民兄弟看不起病,这种现实让全国人大代表宋益乔寝食难安。

    来北京开会前,宋益乔听说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他决定下乡解剖这只麻雀,为广大农民兄弟的医疗保障找一条可行的路子。事先他没有通知当地任何党政领导,直接来到了农民中间。他对大家说:“我是人大代表,不是政府官员。大家有什么想反映的问题尽管对我说,我为你们带到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去。”他先到乡镇卫生院了解情况,又走村串户倾听老百姓的真实想法:2004年9月,老赵庄镇开始改革试点,当年参保人数占总人口的64%。但是一年之后,参保率下降至30%,其中还有一大部分参保人是因为村集体支付全部或部分参保费而参保的,自愿参保的比例很低。

    宋益乔认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件好事,但为什么好事不受农民欢迎呢?通过调研他了解到,农民不愿参保的最根本原因是投入太少,政府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太大。农民参保,没有大病的情况下一年最多只能有6元的门诊处方药可以报销,6元的药费根本治不了什么病。另一方面,大病统筹的最高报销限额为5000元,这对于花费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重病农民来说也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一些重病农民尽管参加了合作医疗,但也有不少最后放弃治疗的例子。因此,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上陷入了大病保不住、小病顾不上的两难境地,无法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剖老赵庄镇这只麻雀,宋益乔心里沉甸甸的。他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由人均投入20元增长到人均投入40元,2008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是目前保障水平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国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继续加大投入,让9亿农民看得起病。”(完)

 
 
 相关链接
· 河南省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
· 山西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为农民办实事
· 提前3年达标 青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省
· 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减轻医药费用负担
· 北京市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补助标准
·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