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队长兼新闻发言人黄建发
救援队队员谈如何克服语言障碍等困难
[主持人]语言方面的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赵和平]到当地的情况,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房屋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倒塌,里面的遇难者非常多,情景非常惨烈。当我们到达以后,确实遇到很多困难,应该说在这些困难中意想不到的还是少,大部分是意想到的。比如第一个困难,当地的政府基本上瘫痪掉了,不能运转。去了以后怎么获取信息、怎么有效的开展救援行动。第二个困难就是和当地交流起来,语言有困难,当地处于山区,会讲英语的很少。第三个困难就是交通问题。道路毁坏严重,我们自己也不能携带车辆。但是时间不等人,我们一方面克服这些困难,一方面积极的开展救援行动。我们在当地时间10月10号中午到达,经过四个小时就搜索到当地的第一名幸存者,大家都说抢救生命就是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包括10号,所有队员是天刚亮的时候吃的早饭,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以后,这个幸存者救了6个小时。
这次使馆派了4名外交官和我们一起。另外,尽可能的寻找一些当地懂英语的人。同时在当地找一些志愿者,他既懂当地语言,又懂英语,志愿者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主持人]队员的英语也有相当的要求?
[黄建发]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培训,而且还要考核,队员简单的对话都没有什么问题。可能有些会议要求更高,像讨论协调会议时,要求比较高。大部分队员简单交流都不成问题。
[主持人]刘大夫是怎么跟伤病员沟通的?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急救队员刘亚华]如果患者能懂一些简单的英语,我们还是用英语交流。但最主要的还是依托大使馆给我们派出的外交官和当地军方的战士,因为他们会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