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道歉,政府问责第一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一把手”通过人代会向市民道歉,只是政府问责中一个表层姿态。如果没有相应的督查、追惩措施,“道歉”可能异化为别有用心者逃避责任的烟幕弹,问责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上周末,安徽巢湖市市长在市人代会上因为9项既定工作没能完成,“向全市人民和全体代表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新闻,特别是市长关于通过“道歉”发出“三个信号”的解释,舆论普遍认为这为深化政府问责开了个好头。

    所谓“三个信号”,一是“打造负责任政府”的信号,二是“打造求真务实政府”的信号,三是“给一些干部敲警钟”的信号,因为一些既定任务没能完成,说明“存在作风不正、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现象”。不是为了道歉而道歉,更不是哗众取宠而作秀,巢湖市领导在当地“两会”上的这番真诚和苦心,值得称赞。

    从全国而言,每年地方“两会”期间的类似道歉并不少见。在笔者印象中,有因为市政工程和拆迁问题“扰民”而有市长在人代会上鞠躬“盼谅”的;有环保不力被人大代表“问责”、政府“一把手”最终通过人大程序向人民道歉、接受质询的;甚至还不乏“问责”不过关、道歉难补过而被罢免丢职的。

    这些都是近年来的新鲜事情,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带来的可喜进步。类似的“道歉”事件说明,一方面,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不再停留在理念、口号上,对官员乃至政府的问责渐成制度;另一方面,彰显了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强调了人民政府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这一基本的制度安排,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不是“橡皮图章”,而是具体的、刚性的。

    然而,从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所要求的问责制度看,“一把手”通过人代会向市民道歉,只是政府问责中一个表层姿态。“道歉”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督查、追惩措施,“道歉”可能异化为别有用心者逃避责任的烟幕弹,问责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在近年来此起彼伏的领导“道歉”声中,人们更关注的是“道歉”之后如何进行过错追究、责任追惩。

    就巢湖市的情况看,市长发言和媒体报道对没有完成的“9项任务”缺乏更进一步的说明。比如,没完成任务的原因何在,哪几项是由于干部“作风不正、作风不实、工作不力”造成的,是否追究了有关部门和干部的责任等等,都不得而知。依笔者之见,“三个信号”要在巢湖市发挥震慑作用,市长发话固然重要,但明确并追究有关部门和干部的责任就更重要。否则,要是对责任人没有处罚而只让市长在会上“表示深深的歉意”,不但是对市长个人的不公,更是对责任人的放纵。长此以往,更不能指望这样的“道歉”有多少实在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看,要真正地打造责任政府、务实政府、诚信有作为的法治政府,关键还是要做到职责明确,赏罚分明。在人大的刚性监督下,政府道歉与查处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并举,才是真实体现法治精神和政府的责任意识。(邓建胜)

 
 
 相关链接
· 重庆市部门首长问责制一年追究87名领导干部
· 安徽芜湖在全省率先建立实施党政机关问责制
· 辽宁省朝阳市出台办法 对行政首长实行问责制
· 深圳市试行《深圳市公安机关警务工作问责规定》
· 成都出台行政首长问责办法 22种情形将被问责
· 重庆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