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柳斌杰:让全人类共享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7日   来源:新闻出版总署网站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就是要通过“中国经典”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介绍给全世界,让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评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挑选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真谛,最能反映中国创造精神的经典著作,让全人类共享。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初评工作不久前结束。经过专家组初评,从近300个项目中精选出46个项目进入终评。各位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展现出崇高的国家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评审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各位专家还发挥了“智库”咨询作用,以国际眼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一个月前,总署公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新闻出版业发展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并为此提出了五大出版“走出去”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位列首位,因为“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水平。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应当在新的起点上做好这一工程的实施工作,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对此我有3点意见和大家交流。

    一、进一步认识工程的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雄辩地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应当为世界人民所认识、所共享、所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意识形态的分歧,中华文明都被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引起全球瞩目。文化“走出去”就是要使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能力与综合国力相匹配,出版“走出去”就是通过“中国经典”回答国际关切、宣传中国精神,使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重要的贡献。“中国经典”就是向世界推介中华文明的“精神”。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使我们加快了改革步伐,通过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贸易实现“走出去”。统计显示,与“十五”末相比,2010年,我国版权输出总量增长275%,版权引进输出比从7.2︰1缩小至2.9︰1;出版物出口总量也翻了一番,图书报刊已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国际影响力还不够。“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就是要提升影响力。重点推荐学术、文学两方面的经典著作,要代表中华文化的精粹和当代中国的文化成就。这些图书实现对外出版发行,进入国外主流发行渠道,必将对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推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这是一切出口所不能替代的。

    二、进一步把握工程的规律性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从2009年第一期项目评审和实施以来,以国家财政资金作为支撑、以专家评审作为学术保障,以实施出版社项目责任制作为机制,以推动当代经典在国外出版发行为直接目标,作为一项出版“走出去”的重点、骨干工程,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和广大出版单位的热烈响应,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的路更长,空间更广阔,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把质量关。在报送、推荐环节,要研究适当扩大推荐作品的范围,考虑形成出版单位、学术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推荐的方式,真正把那些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尽可能多地纳入评审视野,同时也要坚持宁缺毋滥,进一步提高工程报送、推荐作品的质量。在评审环节,要本着科学、严格、高效的原则,充分发挥评审机制的作用,把好的作品评出来。工程评审是个动态的过程,评审规则和标准要吸收专家和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地加以完善,坚持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在翻译环节,要加强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向出版单位推荐优秀翻译人才,保证工程作品的翻译质量。截至目前,工程已经累计资助了200余个项目,基本还是好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传播的影响力不仅仅是“量”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质”的问题。由书籍所造成的巨大轰动、深远影响,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时不有,这是出版业和文化传播的一个特点,需要认真研究、高度重视其中的规律。

    2.注重协调衔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的协调衔接工作。尤其要做好工程资助项目与市场的衔接工作。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潮流,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认同度、挑剔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意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更加透明地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外国民众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更加习惯于通过文化市场来获得文化产品,从文化产品的消费中获得文化感知、形成文化观念。为此,要研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与中国出版物对外推广工程、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等工程的衔接,在产品、渠道、资本三大方面切实形成合力。

    3.把握工程运作规律。3年以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好工作,还需要我们对工程运作的内在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和认真研究。例如,我们现有的出版资源有多少,哪些是已经“走出去”的,哪些还正待“走出去”?工程资助项目的总量、结构、布局如何,国内外能够承担资助项目出版、发行、推广任务的机构情况如何,等等,都值得我们开展深入地调查研究。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究竟怎样的“中国经典”才能成功地形成国际影响力,其后有怎样的动因、规律、规则,需要我们深入探索,把握和研究新问题、新课题,发现和分析新情况、新矛盾,总结和提炼新思路、新经验,不断完善工程评审、评估体系,绩效挂钩制度,更好地推动我们将来的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工程管理工作

    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目标在于让更多更优秀的、反映我国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以及历史成就的优秀图书,进入国外主流市场,让发达国家主流社会读者阅读,完成好评审工作只是一个开头,后续资助、监督检查、验收评估、绩效考核等项目管理工作是确保项目产生实效的根本。随着工程不断发展,后续工作日趋繁重,对此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章立制。要研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资助、考核、评估制度。借助相关专家的力量,将现代绩效管理理念贯彻到资助项目管理中去。在确定给予资助标准的时候,要对项目的实际成本和预期的市场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客观、相对精确的估算。

    2.项目验收。验收工作是对前两年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验和总结。根据前期资助项目的协议约定,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多达93个资助项目到期,需要开展验收工作。未达到质量标准的,要对项目执行单位提出改进要求。在具体验收过程中,要像开展项目评审工作一样,组织专家设置专门程序、制定进度要求,保证验收结果的公正、权威。对好的经验、做法、问题要及时进行总结。同时,对于资助项目的实施情况,要开展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既可根据资助协议书的约定,由出版单位向工程办公室定期提交项目进度与质量情况;也有必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承担项目多、受资助力度大的出版单位进行重点走访,了解进度、收集建议。要形成项目运行质量保障机制,确保资金有效使用。

    3.绩效挂钩。把国际市场销售成绩作为最终检验的标准,要与出版社、作者、译者的资助和奖励挂起钩来,用数字说话,用国际读者的反映评定,不能用自我评估代替市场的检验。

    4.宣传推广。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成果和工程本身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对于工程成果,要借助参加国际书展、主宾国活动等活动平台开展专门推介活动;更要瞄准西方主流社会,创新手段、开辟渠道,加大市场推广。对于工程本身来说,要以质量立品牌、以市场见效益,逐步在出版社、作者、翻译者、研究者,乃至社会读者中形成名牌工程效应。

    专家评审是“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重要环节。评审专家应当是国际视野、国家学者,而不应当是出版社和作者的代言人。我相信,有我们专家的精心工作和严格把关,“经典中国”一定能办成名牌工程,能顺利实施,让“中国经典”走向全世界。通过“十二五”的奋斗,实现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大跨越的目标,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关链接
· 柳斌杰强调: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
· 柳斌杰等在哈尔滨出席中国出版(版权)发展论坛
· 柳斌杰等出席第二十二届全国书博会会旗交接仪式
· 柳斌杰:中国版协要转变职能向行业协会过渡
· 柳斌杰等会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一行
· 柳斌杰强调切实把《纲要》落实到新闻出版工作中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