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浙江省进一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1日 09时44分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近几年来,浙江省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等为抓手,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近日,记者来到临安、金华、湖州、江山等地田间地头,感受科技带给浙江农业与农村的惊喜和巨变。

    种下去:自主创新

    很多人喜欢吃泰国香米,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的香米已换上了“中国心”。

    “依靠科技进步,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高档香米。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香米,口感和米质完全可以取代泰国香米,产量也比泰国香米高。目前已经很少进口泰国香米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胡培松说。

    水稻育种,浙江省一直居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其中胡培松团队“系列优质香稻品种培育利用”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了农业科研方向与重点的调整,在重产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目前已在蔬菜、农业生物、食用菌、水产品加工、植物病毒与组培、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等农业重点领域,组建了13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集聚各类科技创新人才608人。

    超级稻、低芥酸油菜、新品种蔬菜等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是这样,渔业也是如此。在湖州,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为浙江省30多家主要渔用饲料厂等提供技术依托,先后开发成功了翘嘴红鲌、红螯螯虾等10多个国内外优良高档养殖新品种,累计生产、放流、销售鱼虾苗种 35亿尾,实现利润1000万元。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效应正在逐步放大。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先进设施与装备技术等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带动了科技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出了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制造、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工厂化设施农业等十大涉农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需要一支稳定的科研人才队伍,但因为从事农业科研要与土地打交道,比较辛苦,农业专业受学生冷落。“农业和农村科技后续人才的培养,将是我们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全力突破的一个新问题。”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叶翠萍如是说。

    引进来:科技帮扶

    油茶籽油,因其可媲美橄榄油,被不少农民当成致富手段。江山有资源,但野生油茶产油量仅3公斤/亩至5公斤/亩,急需技术突破。

    而由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主持的“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项目培育的油茶可产油30公斤至50公斤/亩,实现了油茶优良品种无性扩繁规模化。连续几年来,亚林所为江山提供技术支持,建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建成年产苗80万至90万株的油茶育苗基地,使江山成为全国油茶产业典型。

    大海对科技的呼唤,与山林同样迫切。“贻贝之乡”嵊泗县,人工育苗技术长期难以突破。从2007年开始,嵊泗聘请大连水产大学等专家与本地技术人员、育苗企业组成多个联合攻关小组,开展厚壳贻贝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2009年取得突破,育得优质苗种7亿多粒供给广大养殖户,使厚壳贻贝从原先的零星散养一下发展到现在的0.5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25%左右。

    与江山、嵊泗一样,通过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合作,浙江省各地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围绕着优良品种引进选育、产业化种养技术集成、农产品贮运加工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项目,推进了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有着1500多年种桑养蚕历史的淳安,因为有了省农科院在当地推广“十天养蚕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并采用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管理体制和“公司+农户+工厂”协作机制,成就了2.68亿元的蚕桑产业,蚕种生产也将实现从“买蚕种”到“卖蚕种”的历史跨越。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农业、林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层出不穷,仅靠送科技下乡,只能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农民期盼科技帮扶能够持续、长久,而如何进一步增强粮食及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推动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走出去:转型升级

    杨梅好吃,但不好保存和运输,很难走出省门。浙江是全国杨梅第一大产区,产量占40%以上,怎么样才能千里之外送鲜果,让远方的朋友大饱口福呢?

    浙江大学陈昆松教授领衔的新一代果树人,开发了一条适用于杨梅的冷链物流之路,并在仙居进行了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建成了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培训技术骨干2000多人次,提高了农民收入及生产积极性,为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杨梅的加工技术得到突破,开发了杨梅酒、饮料等,还在杨梅栽培、品牌包装、加工营销及果园观光等方面做文章,带动了杨梅种植业发展,这才真正是科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叶翠萍说。

    在金华,茭白、菱角、荸荠等这些以前常被忽视的水生蔬菜,如今已是遍地开花,还走向了全国。

    “藕,以前只能种在水塘里,现在不仅可以种在田里,还有设施栽培。除了单季藕,还有了双季藕。”金华市农科院院长郑寨生说。

    依靠科技创新,浙江省农产品正在大胆转型升级。产品品种增加,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郑寨生说,通过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社紧密合作,农业的整条产业链也在建立。

    在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3左右,我国这一比例为1∶1,而在浙江省个别县仅为1∶0.5,农业渴求科技给予更大的支撑力。“十二五”时期,支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一线集聚,将是浙江省农业科技发展的着力点。  

 
 
 相关链接
· 浙江成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 将推出七项改革内容
· 浙江:推进餐厨垃圾处理 坚决阻断地沟油回餐桌
· 浙江为消除铅污染隐患 半年关停污染企业2601家
· 浙江统筹城乡发展从基本统筹进入到整体协调阶段
· 浙江举行城市应急应战救援和跨区域支援研究性演习
· 浙江召开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新闻宣传工作动员大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