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西藏民族团结工作综述: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9日 09时25分   来源:西藏日报

    如今,走进拉萨市八廓街曲折幽深的小巷,随意推开一扇大门,都可以看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汉族大嫂去买菜,出门时总是问一下藏族阿妈需不需要捎点什么;藏族阿妈晒太阳时,总是看着学步车里的回族小孩;蒙古族大哥上班还会顺便把邻居家上小学的维吾尔族小姑娘送到学校大门口…… 这些,已成为许多生活在雪域高原人们的日常习惯。然而,就是在这种日常习惯中,体现的是远亲不如近邻,融入的是民族大爱。

    长期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什么时候都离不开民族团结,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各民族才有凝聚力,干事业才能形成合力,也才能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稳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自治区政协委员普旺如是说。

    维护民族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各民族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节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局面不断巩固发展。同时,还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各民族间和睦相处的和谐氛围,使各族群众对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激发了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热情。

    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800多名珞巴村民不会忘记:是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藏汉等各族兄弟的帮助,使世代贫穷的珞巴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世居中尼边境聂拉木县樟木镇的夏尔巴人也从山上搬了下来,在藏汉兄弟的帮助下,把边陲山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边贸重镇。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已经成为西藏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更是成为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在国家政治制度上的生动体现。

    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取得了重要成效,各民族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各民族充分行使各种政治权利,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同时,西藏还制定了200多条具有民族特色、符合西藏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并结合西藏实际,制定了变通规定或补充执行办法,如: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又如,根据藏民族历史婚俗,制定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

    “在我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一步也离不开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汉族兄弟姐妹的帮助。”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秘书长罗松多吉谈起自己的经历感叹不已。西藏的和平解放及民主改革让出身贫寒的他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先在西藏师范学校上学,后到中央民族大学深造,从基层干起,最终走上了自治区领导岗位。

    为使西藏人民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利,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培养民族干部。目前,西藏已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干部为主体、各民族干部团结奋斗的干部队伍。在自治区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70.42%;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4%;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有12名藏族代表和1名门巴族、1名珞巴族代表;县、乡两级主要领导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6%以上。

    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更好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先后在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聚居区设立了8个民族乡,使门巴族、珞巴族等区内人口较少民族充分享受到了民族平等和政治上当家做主。

    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和平解放以来,党的民族政策给西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西藏人民所津津乐道的。

    一系列造福人民的战略举措,让西藏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全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7.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05.83亿元;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青藏铁路、林芝米林机场、狮泉河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扶持县覆盖到全区21个边境县;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使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方面,目前,全区已形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2011年,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9年;医疗卫生方面,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民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全区新投入10.14亿元解决了6.39万户、34万农牧民的安居问题。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八到农家”工程,2011年,解决了20万农牧民、2.3万农牧区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又有8.9万人用上了电,行政村通公路率达86.4%,农牧区移动网覆盖率达65%,建成3.5万座农村户用沼气池,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6%和92.8%,乡镇通邮率提高5个百分点,实施了1000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汽车、摩托车、彩电、冰箱、电脑等高档商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大力弘扬,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得到法律保障,藏文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文字编码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中央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格萨尔王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和保护,藏学研究事业空前发展。

    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西藏的建设和发展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为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链接
· 幸福之光照进每个村落——西藏强基惠民驻村纪实
· 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异地商会西藏福建商会成立
· 西藏:万名机关干部驻村与百万农牧民结下鱼水情
· 西藏首个农机示范县农业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
· 西藏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 西藏进一步加强动植物检疫监督、兽药监察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