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3个关键设备引人关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解读“嫦娥”绕月探测工程的“中国特色”

    新华社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李宣良、白瑞雪、孙彦新)10月24日,随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漫长的奔月之旅。

    虽然比世界上第一颗探月卫星——前苏联的“月球1号”晚了48年9个月又22天,但揭开了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时代新篇章的绕月探测工程,仍然以一系列鲜明的“中国特色”,广受国际航天界关注。

    起步晚,起点高

    对国际航天界而言,探月并不是新鲜事。

    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启动探月计划;1959年10月,前苏联的“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天体;5年后,美国“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说,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

    “别人搞过了,我们还搞不搞?”绕月探测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回忆说,在工程立项过程中,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欧阳自远说,国际上无人月球探测经历了从月球近旁飞过探测、撞击月球探测、绕月探测、月球表面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自动返回等循序渐进的阶段,其技术难度逐渐递增。我国首次探月就采用了绕月探测方式,直接跨越了前两个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许多也是国外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全的。欧阳自远说:“拿月球的三维影像图来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的是零散的,有空白,南北极他们没做好,我们要把它做出来。有了这个图,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构造。”

    “此外,我们还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具有重要资源意义元素的分布,而美国只做了其中5种。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独到的地方。”

    “起步晚,起点高”,这是贯穿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1970年4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重量达173公斤,比美国、前苏联、日本和法国4个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总和还重;我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虽然比美、俄等国晚了几十年,但技术水平一点儿也不落后。

    目前全世界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中国数量不多,但是品种齐全,起点较高。”叶培建说。

    “如果别人做过的事情我们都不用做,那么火车、汽车、飞机都不用造了。”欧阳自远说,况且,我国的第一次月球探测采用的是我们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现有条件,有信心将它做成功。

    嫦娥一号卫星的平台以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等现有产品的成熟技术,进行适应性改造。

    “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是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叶培建说。  “嫦娥”飞天所搭乘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可靠性最高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场是在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速度快,质量好

    “绕月探测工程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3年多时间,这不仅是我参与的几十项航天工程中最快的,与其他国家的探月比起来,时间也是短的,创造了奇迹。”叶培建说。

    在我国的航天工程中,从立项到发射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是1992年立项,2005年实现首次载人飞行。

    从国际上看,除了冷战期间两个大国的“急功近利”外,各国探月工程一般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施。日本刚刚发射成功的“辉夜姬”(“月光女神”)探月卫星,在1991年就开始立项研制。

    2004年初,我国探月第一期工程批准立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当年11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总体由方案设计阶段正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各分系统相应进入下一工程阶段。2005年12月29日,月球卫星初样完成,正式转入正样生产阶段。

    叶培建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研制完成,一方面是由于工程立足于现有成熟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航天战线的科研人员具有敢打必胜、雷厉风行的作风。

    “在3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大部分科研人员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叶培建说,“大家对加班加点干工作已经习以为常,有一年除夕夜我宣布10点钟下班,大家都很惊诧——今天下班怎么这么早?”

    “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将产品质量的要求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说,“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我们力求做到一次成功。”

    资料显示,在人类迄今为止所进行的123次探月活动中,成功率不到49%。

    为了确保首发成功,“嫦娥”工程全系统开展了“两个100%”工作:一是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的设计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复查工作要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组一级,要做到100%;二是所有产品的生产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复查工作要深入到车间、工段一级,要做到100%。

    “卫星发射成功的完美表现,让我们对完成后面的工程任务充满信心。”郝希凡说。

    花费少,收益高

    搞探月工程到底值不值?

    每次作报告或讲座时,欧阳自远总会给人们算这样一笔账:探月工程一期的总经费是14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在北京建两公里地铁的经费。并且,这14亿元是要分到三四年使用,每年最多4亿元。

    “我们国家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20多万亿元,每年承担4亿元,应当说,这笔费用我们出得起。”欧阳自远说。

    为了让有限的经费花出最大的效益,参与工程的科研人员处处精打细算。“我们不追求‘豪华配置’,整个系统的各项指标刚好能满足工程要求,虽然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我们认为很值!”参与卫星研制的主任设计师饶炜说。

    建立一套深空探测网需要数十亿美元,我国科研人员就使用天文观测网和航天测控网相结合的办法,达到同样的功能;研制过程中,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但从总指挥到一般工作人员,没有因此领过一分钱奖金……

    “工程大部分创新是集成创新,集成得特别合理,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效益。”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说,“我们把能用的成果都用上了,需要攻关的关键都攻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有人计算,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中大约每投入1美元就有4—5美元的回报。

    “现在谈‘嫦娥’的直接回报还为时尚早,但它对整个航天事业的推动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工程对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月球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随着工程的展开,中国开始在探月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中国科学家频频应邀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应用大会还首次在中国召开。

    “‘嫦娥’工程的实施,必将对树立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栾恩杰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嫦娥"奔月飞控指挥部设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数千名群众将按计划进行疏散
· 专家解读探月工程意义和价值:我们为什么要探月
· 探月·权威发布绕月探测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
· 嫦娥一号发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各系统状态良好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