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进出口结构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鼓励、限制部分产品的进出口,使进出口结构更加符合本国的产业政策和贸易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间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哪个国家的进出口结构符合国际市场导向,哪个国家就能领先经济发展潮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出口产品大多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因此,优化进出口结构对提高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是欠发达省区,尽管2005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1万亿元,排在全国第5位,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但是人均GDP、工业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竞争力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进出口、利用外资等经济外向型主要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很低;河南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70%以上,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重大;河南工业规模庞大,但水平较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现象十分普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进出口结构是国内产业结构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对于加速河南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谐社会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化进出口结构的紧迫性
2000年以来,河南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很快,2005年进出口商品总额已达到77.36亿美元,2006年可能达到100亿美元。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优化进出口结构更加迫切。
1、优化进出口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稳定增长的要求
2002年以来,河南经济进入了新一轮上升周期,GDP连续3年保持2位数增长速度,如何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健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重要。三年来,经济的较快增长,投资的贡献率在55%以上,而国内消费相对较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这样一种增长方式难以长久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在重要能源、原材料以及土地等关键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下,投资的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国内消费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有很大改善,因此,外需当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河南的外贸依存度并不高,只有5.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对外贸易潜力很大。然而,河南的出口商品中大部分属于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出口竞争力差,目前的结构状况很难支撑对外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必须进行结构调整。
2、优化进出口结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河南省“十一五”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河南从对外贸易中获取了不少利益,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从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增加国内生产急需的能源、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才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才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河南是人口大省,扩大城镇职工就业、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产品加工是劳动密集性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对增长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优化进出口结构是加快产业升级,实现中原崛起的要求
实现工业化是中原崛起必不可少的条件,从河南的基本国情来看,经济二元结构和人均资源禀赋的制约,决定了河南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无法回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行业的过快增长,信息和导向很重要。进出口商品结构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通过出口将国内产业结构信息反映到国际市场上,检验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同时,也将国际市场信息传导给国内产业部门,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起着信息导向作用。因此,优化进出口结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信息,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备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正确导向,对实现工业化意义重大。河南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实现工业化任务艰巨。前几年经济快速发展背后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有关调查显示,国内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商品比率在70%以上,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品、家电、家居用品等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比例更高。因此,通过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缓解国内市场供求失衡状况尤为必要。
4、优化进出口结构是应对国际上新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摩擦的明智选择
目前,河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省,进出口结构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面对着发达国家、发达省区的挤压,作为科技欠发达地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短期内河南不具备挑战的实力;二是作为经济落后大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趋同现象,在低端产品领域,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和我国中西部省区的挑战,如果不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就很难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三是来自国际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目前,国际市场上低端产品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从保护本国利益出发,纷纷制定各自不同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和健康标准等,实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国之一,遭受的贸易摩擦数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之首,2005年前三季度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高达89亿美元。从涉案产品看,位于前三位的是纺织品、轻工业品和化学工业产品,占涉案产品的83%。河南的出口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较大,如果不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四是主要商品的进口对特定区域国家依赖程度较高,如果不进行调整,将面临很高的贸易风险和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