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进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从进出口结构的演化进程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河南通过积极招商引资,调整经济结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长,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改变了以前以初级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初步形成了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初级产品主、方式灵活、市场多元的对外贸易格局。然而,也可以发现,进出口贸易中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潜在影响着对外贸易的稳定健康发展。
1、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
――2005年,河南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7.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在工业制成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品占16.2%,有色金属占23.7%。
――2005年,河南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8.3%,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0.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7个百分点,出口规模排全国第16位,比重排第22位。中部六省区中,规模超过河南的有安徽和湖北,比重超过河南的有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2005年,河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到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占全国的万分之四,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排全国第20位,比重排第28位。出口规模在中部六省区中排倒数第2位,比重在中部六省区中排倒数第1位。
――从2005年出口商品中可以看到,排在前10位的大宗出口商品依次为:未锻压的合金铝、人发制品、未锻压的精炼铅、充气橡胶轮胎、显像管用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已焙烧的钼矿砂及其精矿、精炼铜管、其他毛皮制品、人造刚玉和高纯度未锻造银等,10类商品合计18.1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5.5%。可以看出,这10类商品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甚至有很大比重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
进出口商品的初级化,使出口换汇成本上升,贸易利益减少。出口换汇成本是衡量外贸企业进出口盈亏的重要指标,与外汇牌价相比能直接反映出口商品是否盈利,换汇成本如高于银行外汇牌价,说明出口为亏损,反之,如低于银行外汇牌价,则说明出口盈利。2005年,河南出口一美元的换汇成本为8.17元人民币,按2005年平均外汇牌价计算,基本上处于保本微利状态,如果再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则成本更高。以服装出口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服装贸易的利润率为11-15%,我国为7-8%,河南只有4-5%。
2、出口方式单一,出口商品结构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河南优势,从而对河南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不高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农产品种植,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农产品出口,解决农村“买粮难”,提高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来看,河南农产品出口规模明显偏小。2005年只有4.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0%,其中:小麦、玉米、绿小豆等河南主要农产品出口几乎是一片空白。河南是一个工业大省,但不是工业强省,原因就在于河南工业缺少科技优势,生产的产品竞争力差,因此,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时机,发挥河南工业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当为优选之策,但河南加工贸易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2005年,河南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4.9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商品的6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2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8个百分点,在江苏、福建、辽宁、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区,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高达45-75%。纺织、食品等也是河南的优势产业,但出口规模也不大。因此发挥河南优势,应当成为今后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方向所在。
3、外贸体制改革滞后,刺激出口的政策措施不到位,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不宽松,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从2005年各省区出口数据中发现,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省区,其国有企业出口在整个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比较高,东南部沿海发达省区比重一般都较低。2005年,河南国有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占5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9位,但出口增速不快,近几年一直低于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小,出口所占比重低,2005年只有8.4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8个百分点。在外贸企业中,规模小、实力弱是根本问题,2004年全国针织出口百强企业中,河南没有一家;丝绸出口百强企业中,河南只有两家。由于企业缺乏实力,经营散、乱、差,形不成规模效应,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长期以来,在出口业务中,印牌贴牌经营成为普遍现象。
4、市场集中度仍然偏高,存在着较高的市场风险
美国、韩国、欧盟是河南出口比重最大的前三位贸易伙伴,2005年,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占总出口的42.3%;进口比重最大的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和欧盟,2005年进口额占总进口的41.1%。主要进口商品中,铁矿砂、铅矿砂、氧化铝等绝大部分来自于澳大利亚和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中,人发制品、非合金铝、精炼铅、橡胶轮胎等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市场依赖程度也很高,存在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贸易风险。
5、进口规模偏小,不利于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资源来弥补河南发展的不足,影响河南产业结构的提升
2005年,河南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1:1.9,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1:1.5。在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只有1.2亿美元,占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