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河南省以优化进出口结构促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3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

    河南进出口结构的现状

    河南是一个内陆省区,长期以来,内向型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980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只有2.26亿美元,占全省GDP的1.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河南的进出口规模日益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1980-1990年,河南进出口规模翻了2番多,发展到10.0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1%。进入90年代,河南对外贸易进入了稳定增长期,进出口总额由10亿美元增长到22.7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8.5%。进入新世纪,河南积极实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并重的经济政策,在确保国内商品市场稳健运行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变化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实现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2001-2005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2.4倍,年平均增长率达27.7%;到2005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发展到77.36亿美元,其中,进口26,3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7.5%;出口51,0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7.8%。不断扩大的商品进出口规模,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时期,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2005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占GDP的比重达5.9%。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推动了河南进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

    1、一般贸易仍然是河南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但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三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

    1997年,河南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的86.5%,加工贸易占2.3%,其他贸易方式只有2.2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12%。到2005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3.57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的30.5%;三资企业已发展到2834家,投资设备进口1.51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5.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7.6亿美元,出口货物1.2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4%;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65.5%。可以看出,近年年,河南对外贸易方式更加灵活,效果更为明显,但尽管如此,一般贸易仍然是河南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形式。

    2、国有企业是进出口贸易的主力,但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比重逐步提升

    2000年以前,河南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较少,进出口规模较小,国有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占70%以上。随着进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逐步加入到进出口贸易队伍中来,进出口主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五”期间,非国有经济进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9.9%,到2005年,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已达36.5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7.2%,所占比重比2000年提高17.3百分点,其中:集体企业进出口16.00亿美元,占20.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5.01亿美元,占19.4%。然而,尽管国有企业进出口贸易增长趋缓,在外贸市场中的份额不断萎缩,但仍然占据河南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2005年,全省国有企业进出口商品总值40.82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2.8%,其中,出口27.09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3.1%。

    3、进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1)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所占比重逐步上升。2000年,在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占67.9%,在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机器机械电气设备及其零部件、录音机电视及零部件占67.9%;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为32.1%,进口品种主要是植物产品、矿产品、动物毛皮等,约占60%。“十五”时期,河南经济发展很快,对原材料类生产资料需求大幅度增加,刺激了初级产品的进口,初级产品进口由2001年的10.71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26.35亿美元,所占比重由40.6%上升到58.1%,出现快速增长态势。进口的主要商品除生皮及生皮毛、油籽及含油果实、生橡胶、纸浆及废纸、纺织纤维等传统产品外,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大幅增加,2005年进口的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达9.53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36.2%,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河南资源短缺的局面。在初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工业制成品进口所占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由2000年的67.9%下降到2005年的41.9%。

    (2)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迅速,在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十五”期间,河南工业制成品出口年增长率达28.6%,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85.3%上升到87.8%。2005年,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高达44.76亿美元,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化学品、橡胶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陆路车辆和和服装及纺织品等。初级产品出口6.25亿美元,占12.2%,所占比重比2000年下降2.5个百分点,出口的初级产品主要是肉及肉制品、蔬菜及水果、金属矿砂和金属废料等。

    4、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出口市场集中度降低

    2000年以前,香港、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是河南主要进口货源地,1995年从这10个国家进口的商品达6.83亿美元,占全部进口商品的85.6%。随着石油、铁矿砂等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贸易封锁和价格垄断行为时有发生,为避免受制于人,河南积极开拓新的进口货源市场,到2005年,河南进口货源地已发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地。2005年,河南从上述1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商品占全部进口商品的比重已下降到60.4%。同时,从印度、泰国、南非、莫桑比克、阿根廷、巴西、智利等亚非拉国家的进口大量增加,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进口风险。

    在出口市场上,河南同样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改革开放以前,出口额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主要的出口市场。1995年,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9个国家中,除香港外,西方发达国家占5个。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国际间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不断增多,为了化解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风险,河南积极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拓展贸易空间。“十五”时期,河南外贸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遍地开花,其中,对拉丁美洲出口年均增长30.9%,对大洋洲出口年均增长27.0%,对非洲出口年均增长48.0%。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出口市场,5年间,对泰国,尼日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新西兰、秘鲁、智利、巴西等国的出口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

    5、全省各地竞相发展,但发展不平衡

    对外贸易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外贸易的规模与结构就不同,河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结构各不相同,造成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出口为例,“十五”时期,全省出口年平均增长27.8%,其中:焦作、济源年均增幅超过50%,而周口市年均只增长19.1%,商丘市只增长21.3%。2005年,郑州、洛阳、焦作、许昌、新乡、安阳、济源等7市的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7.8%,剩余12个市只占22.2%,其中,开封市出口额只有郑州市的4.9%,洛阳市的9.4%,焦作市的11.8%,各市对外贸易差距明显。

    1 2 3 4  
 
 
 相关链接
·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
· 河南厅局级主要领导将首度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 河南省省长:2006年河南经济增速下调4个百分点
· 2005年河南26.8万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