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以及这次到黄委的调研,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历史和时代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认真应对严峻挑战而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实践依据、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提出五年多来,内容不断丰富,思想不断深化,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科学阐述。10月13日,我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中,从六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行了概括:一是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二是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四是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实践依据,五是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六是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月25日,我在长江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牢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二是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三是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四是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五是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一法宝,六是牢牢把握实践性这一本质特征。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把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第一,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一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二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三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四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群众基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揭示了新世纪新时期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五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本质,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用于指导实践,经过实践检验,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六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六个方面有机联系、相互统一,我们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准确而不是模糊、系统而不是零碎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二,坚持运用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根本原理,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二是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唯物论观点,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三是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既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四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共同发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真正掌握解放思想这一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科学发展与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就是用活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坚持从四个方面出发,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改革不符合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止。一是坚持从国情水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变化着的水资源条件出发,从不断发展的水利实践出发,准确把握水利发展形势,深刻认识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更加深入地进行理性思考,突破思维局限和思想束缚。二是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解放思想成效的标准,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实践、新创造中汲取解放思想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坚持从客观规律出发。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以及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四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解放思想,脱离实际、空想蛮干也不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一定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体现在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上,体现在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困难上,体现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体现在水利各项具体工作中。
第四,始终坚持突出实践这一特色。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鲜明特征。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一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二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三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和运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把实践活动上升为规律性认识,上升为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四要把实践标准作为检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有没有真正受到教育、科学发展有没有真正上水平、人民群众有没有真正得到实惠,要让实践来衡量,由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