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建设大发展的同时,各级交通部门加强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管理机制、管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随着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逐年提高。
一是狠抓理念创新,公路建设理念全面提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推广了四川川九路示范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建设新理念。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30个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了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活动,组织专家组开展了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活动,对全国公路建设项目法人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单位进行了新理念宣讲,对30个省(区、市)的近2万名业务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编辑出版了《新理念设计指南》和《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两本指导书,组织修订了《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及图表示例。公路建设新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建设“安全、环保、耐久、经济”的公路工程已经变成行业上下共同的目标。云南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江苏宁杭高速公路、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大批在建和建成项目,充分体现了新理念的成果。
二是狠抓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显著提高。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行业监管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了“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了质量抽查和质量监督,集中开展了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治理工作,解决了一批工程质量通病。从近年来部质量监督总站质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质量稳步提高,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9.2%,比2004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路面工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9.2%,提高了5.2个百分点,桥梁工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6.5%,提高了4.5个百分点,单位工程优良品率也普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多项工程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
三是狠抓市场监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动态监管,各地按照部制定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了信用信息平台,市场诚信体系初步建立。组织开展了以“履约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督查活动,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通报处理了一批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加强了招投标管理,全面推行了合理低标价法和无标底招标,不断完善评标专家库,形成了“专家评标、项目法人定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监督”的评标体系。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完善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和应急工作联络员制度,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三年清欠工作目标。
四是狠抓制度建设,法制化水平显著提高,标准规范体系渐趋完善。全力推进公路建设法制化进程,《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8部部颁规章相继实施,公路建设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加快了公路工程标准规范编修订进程,修编、制定标准规范25本次,组织编译了一批国外成熟的标准规范,原有标准规范得到完善更新,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科学有效”的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建立。
五是狠抓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采取联合攻关、集成创新、重点突破的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应用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数字化规划技术、自动化勘察设计技术,沙漠、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岩溶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成套筑路技术,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技术,大跨径桥梁和长大隧道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路面新材料开发应用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公路建设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推动了公路建设技术进步。
六是狠抓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自中央部署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以来,各地按照交通部的部署和“抓得住、抓得紧、抓得实”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以在建工程项目为切入点,围绕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从源头治理抓起,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抓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全行业已开展自查自纠的项目4737个,查结商业贿赂案件39起,涉案金额1510万元,涉及国家公务员11人,呈现出打击商业贿赂的有力局面。全行业对建设领域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更加统一,廉洁意识不断增强,廉政制度进一步健全,招标投标活动逐步规范,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回顾公路建设近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了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最显著的是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突出的是提出了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公路建设新理念,最宝贵的是探索总结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公路建设管理经验、运行模式和技术路线。这些年,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条:一是坚持理念引导,牢固树立和落实公路建设新理念,努力做好“三个服务”,这是做好公路建设的基本前提;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是实现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坚持科技进步主导,质量第一、安全为本,建设高质量、耐久性工程,保证施工安全,实现公路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的和谐统一,是公路建设的本质要求;四是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完善措施、规范市场,全面提高公路建设市场监管水平,是促进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五是坚持联合建设、以地方为主的建设方针,把公路建设由行业行为转变成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是公路建设事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这些基本经验,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公路建设实践的系统总结,也是指导今后工作的重要原则,还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展完善。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公路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不适应”和“两个硬约束”。“三个不适应”,一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出行消费需求急剧增长的需要,局部路段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不适应建立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的需要。工程建设各方责、权、利不清,不能有效地控制质量、工期和建设成本;三是公路建设市场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市场秩序仍需规范,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问题在局部地区、少数项目仍很突出。“两个硬约束”,一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在增加,公路建设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能力亟待提高;二是资金的约束在增加,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低成本扩张时期已经过去,进入了高投入、高成本阶段,资金不足的矛盾愈显突出。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