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稳定
金融基础设施是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清算体系、法律法规、公司治理、会计标准、征信体系、反洗钱体系,以及由审慎金融监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投资者保护制度构成的金融安全网等。金融生态环境从狭义上讲,是指金融基础设施及其运行状况;从广义上讲,是指金融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是影响金融体系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运行相关的方面。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中国支付系统已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清算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交换所和清算系统以及外币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并存的格局,同时,支付结算体系引入了实时全额结算机制和债券交易的付款交割机制;金融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司法环境改善,金融执法力度加强,促进了金融法治环境的进一步好转;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断完善;上市金融机构的会计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债权人权利得到法律确认和保护, 中国企业和个人征信试点工作已经起步;反洗钱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反洗钱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审慎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正在建立或完善。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支付结算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强金融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会计标准,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加大反洗钱力度,深化反洗钱国际合作,改进审慎监管制度,完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加快建立和完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探索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生态环境既受市场主体运作规范程度的影响,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金融稳定的关注、重视程度和理解、支持力度。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全社会的认知。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大金融执法力度,提升公司治理理念,严格按照有关会计标准披露信息,加强投资者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教育,培育公众的信用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的信用文化,提升金融监管理念,强化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