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方面,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尽管工程规划还没有出台,但是在我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当中,也提出来要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我们想“十一五”期间仍然是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扎扎实实地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再强调一下,“十一五”规划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编制完成,现在正在几个部委之间协调,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今年年底前应该出台,所以我今天说的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规划,我们叫“初步规划”。初步目标就是退耕地造林35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亿亩,封山育林1亿亩,这是我们“十一五”规划的初步目标。
如果按照这个初步目标规划,2006年到2010年,中央将要投资317亿元,如果加上后续的补助政策,按照现行政策的后续补助期,应该达到617亿元。如果按照“十五”和“十一五”总的退耕还林工程来说,中央将要总投入2700多亿元。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将安排在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地区、京津风沙源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区、青藏高寒江河源区和南方岩溶石漠化地区。1999-2010年的退耕还林任务全面完成后,将新增林草植被5.8亿亩,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9个百分点,工程治理地区的生态状态将得到较大改善,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情况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清尧(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公室主任)]现在我们请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副主任王连志介绍有关情况。
[王连志]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对速丰林工程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在此表示感谢!
2002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简称速丰林工程),通过加快人工林的培育,来较快地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的有效供给,以缓解日益加剧的木材供需矛盾。工程启动九年多来,进展顺利。下面,我就速丰林工程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我国既是一个木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生态功能和林产品需求的双重压力突显。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木材供需矛盾加剧,国内木材供需缺口逐年增加。近年来,世界各国从资源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普遍加强了对本国木材出口的限制。因此,要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必须立足于国内,实施速生丰产工程,增加木材的有效供给,从根本上解决木材供需矛盾。
一、速丰林工程的发展形势及“十五”期间建设成就。
我国速丰林基地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年7月国务院批准速丰林工程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正式实施,我国速丰林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程规划到2015年,建成1333万公顷(约合2亿亩)速丰林基地,全部基地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1.4亿立方米,可支撑木浆生产能力近1386万吨、人造板生产能力2150万立方米,提供大径材1579万立方米,约占国内生产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的采伐利用,使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工程主要布局于我国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东、地势比较平稳、立地条件好、自然条件适宜的18个省区,以及其他条件具备适宜发展速丰林的地区。
近年来,速丰林工程进展顺利。据对18个重点省区的初步统计,已经营造速丰林5222万亩,改造低质用材林330万亩,共5552万亩。其中纸浆原料林占34.66%,人造板原料林占43.13%,大径级用材林占8.77%,竹材占4.26%,珍贵树种和特种用材林占2.02%,其他工业原料林占7.16%。在全部造林面积中,国有和集体林场造林面积占17.8%,龙头企业造林面积占22.7%,外资造林面积占10.3%,农户造林面积占39.7%,其他主体造林面积占9.5%。工程完成总投资150多亿元,国家投资(包括财政贴息)占11.4%,其他主要靠建设主体自筹或利用国内贷款及外资。
总的看,工程建设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公司+农户+基地”成为工程建设的新亮点;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多主体、多元化投入工程建设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