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其他
 
 
林业局举行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构想新闻发布会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网

    二、“十一五”期间速丰林工程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加快速丰林工程设十分关键。到2010年,规划要建设速丰林基地920万公顷,基地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9670万立方米,可支撑木浆生产能力1190万吨、人造板生产能力1315万立方米,提供大径级材732万立方米。要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前不久,国家林业局在河南省召开了全国重点地区速丰林工程建设现场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速丰林工程发展思路。即:把握一个主题,实现一个目标;依靠两个主体,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四个原则,建设四大基地;落实五项政策,强化六项措施。

    把握一个主题,实现一个目标,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快速丰林工程发展、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这一主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两亿亩的既定建设目标。

    依靠两个主体,推进三个转变,就是要紧紧依靠造林大户和企业两大主体,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由片块为主的数量扩张型向以基地为主的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由以行政推动为主向以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为主转变,由部门办基地向全社会办基地转变。

    坚持四个原则,建设四大基地,就是要认真坚持科学规划、经济效益优先、培育与利用相结合、科技先行等四个原则;建设林纸一体化的浆纸材基地、林板一体化的人造板材基地、珍贵树种大径材基地和竹材基地。

    落实五项政策,就是要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尊重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落实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必要的投入;落实资源管理政策,放宽放活采伐规定;落实林地政策,提高林地产出效益;落实投融资政策,建立新的投入机制;落实税费政策,减轻经营者的税费负担。

    强化六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程建设规划;二是搭建政策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三是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四是创新经营机制,培育龙头企业;五是加强科技支撑,突出典型示范;六是加强信息宣传,做好社会化服务。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清尧(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公室主任)]介绍完毕,请大家提问。

    [《经济参考报》记者]我是《经济参考报》的记者,想问刘主任,退耕还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发展后续产业来巩固成果,请问现在退耕以后后续产业发展的情况怎么样?今后准备再采取什么措施来继续巩固扩大后续产业?

    [刘树人]刚才我介绍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要靠退耕还林工程能够使得工程区自身发展,不能完全靠国家的政策投入。从工程建设开始,国家政策就要求退耕还林工程要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工程的发展、工程的建设要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刚才我在介绍情况的时候也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在贵州,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在种植模式上的引导,包括各种模式,发展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林种,培育一定规模和数量上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去年以来,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五个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等。

    我想从这几年的建设成效看,各地都探索了一批具有比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退耕还林的建设模式。据我们调查,按照目前已有的建设水平,应该说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应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这个判断也是基于退耕还林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自我发展。另外,在国家的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兑现期间,退耕农户的生活与过去相比有大大的改善。比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从过去依赖土地这种状况下解放出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也解决了过去传统农民依赖土地生存的状况,可以说现在退耕土地,已经不仅仅是退耕农户的唯一生活来源,他们的生活渠道和来源多了。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退耕还林工程现在是农民受益,长远来讲也是对农民提供了更远的、更多的生活出路。

    从政策上,国家林业局下一步结合“十一五”规划报批,将把后续政策的配套和完善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也在正在考虑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