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陈雷出席第二届中瑞防洪减灾研讨会并做主旨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1日   来源:水利部网站

    四、应对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实例

    (一)科学防控2007年淮河大水

    淮河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过渡地带复杂多变的气候特点,导致淮河流域时常发生暴雨洪水。2007年6月下旬到7月份,淮河流域连续37天普降暴雨,面雨量平均430毫米,为常年同期的3倍以上。受其影响,淮河干支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超警时间长达30天,部分河段水位超过堤防设计防洪水位,有的超过了历史实测最高水位。据计算分析,2007年淮河洪水量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

    面对淮河严峻的防洪抗洪形势,我们按照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和"上蓄、中畅、下排"的防洪调度原则,科学决策、科学防控,充分发挥淮河防洪体系的整体效益,运用上游水库拦蓄洪水,18座大型水库共拦蓄洪水21亿立方米,水库削减洪峰达80%以上,最大程度地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提前加大下游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的泄洪流量,降低洪泽湖水位0.4米以上,以利上中游洪水顺利下泄;及时启用中游10个行蓄洪区蓄洪,行蓄洪总量15亿立方米,降低河道水位0.2-0.4米。通过对防洪工程的科学调度,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据统计,2007年淮河大水紧急转移群众80.87万人,无一人死亡,水库无一座垮坝,淮河干堤无一处决口,减淹耕地215.5万公顷,减少受灾人口1890.3万人,减少城市进水28座,减少经济损失1384.4亿元,确保了淮河流域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二)有效防御台风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在中国沿海登陆,最多年份可达12个,最少年份也有3个。台风暴潮不仅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而且常常伸入内陆造成大江大河的流域性大洪水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19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其中有10个先后登陆中国,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登陆时间早。1号台风"浣熊"于4月18日在中国海南登陆,较历史最早记录提前半个月,较常年首次登陆时间偏早两个多月,是历史上登陆中国最早的台风。二是登陆个数多。目前共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中国,较历史同期显著增多。三是登陆时间集中。仅9月25日至10月5日这10天内,就有4个台风先后影响中国,分别是"黑格比""蔷薇""米克拉""海高斯"。四是灾害损失重。今年台风灾害共造成中国大陆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7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40万公顷,成灾67.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5亿元。

    中国政府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台风防御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突出抓好"防"、"避"、"救"三个重要环节。在台风到来前,以"防"为主,认真做好台风预警预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防强风、防暴雨、防大潮、防山洪灾害、防城市内涝的充分准备。在台风到来时,以"避"为主,及时做好转移撤离疏散工作,全力避免人员伤亡,重点做好海上船只回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和危险地区人员转移工作。在台风过后,以"救"为主,把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救助救援上,确保群众及时得到有效安置和救助。

    据统计,今年台风防御过程中,各地共紧急转移安置415.2万人,组织回港避风船只65万艘,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今年因台风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少七成,受灾人口少两成,倒塌房屋少六成。可以说,经过努力,我们将台风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三)成功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

    近年来,珠江进入持续干旱期,由于用水不断增长、上游来水偏枯、河道下切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珠江口咸潮上溯加剧,对澳门、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应对咸潮给供水带来的压力,我们在2005年~2008年四个枯水期成功组织实施了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通过精心测报流域水情和入海口咸潮情况,统一调度流域内的大型水库、水电站以及重要引水口门,在潮水退落时紧急增加河口段流量,有效地抑制了咸潮,保证了下游正常引水,确保了澳门、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并兼顾了发电、航运和生态等用水需求,改善了下游河网地区水质和水环境。

    (四)全力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今年1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这次冰冻灾害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给城乡供水、灌溉排涝、农村水电、水文基础等水利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这次灾害共造成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重庆等18个省(区)严重受灾,其中堤防损坏1729公里,水库及附属设施损坏1.01万处,水文设施损坏7795处,水源设施损坏10.9万处,供水管道损坏8.19万公里,致使4923.5万人临时饮水困难。

    面对这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在中国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我们紧急动员,全面部署,全力以赴开展抗雨雪冰冻和救灾工作。一是千方百计保障灾区群众生活用水。采取加强供水设施和管线的日常维护与巡查、成立应急抢修队伍及时对损坏的设备和管道进行抢修、加强备用水源的检修和养护等措施,保证群众用水安全。二是全力保障灾区生活生产用电。科学调度水电工程,在线路有保障的前提下加大发电出力,确保群众生活和重要部门供电,并紧急组织抗雨雪冰冻抢险队紧急支援地方抢险保电。三是积极做好抗灾物资调拨工作。紧急调运大量抢险救灾物资,支援灾区抗灾救灾。四是加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监测,强化安全巡查与防冻养护,确保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五)夺取水利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今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水利工程遭受了严重破坏。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8个省市2000多座水库不同程度损毁,800多座水电站出现险情,1000多公里堤防不同程度破坏,因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了104座堰塞湖,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供水系统大面积瘫痪,造成955.6万人发生饮水困难。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在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利部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全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我们冒着强烈余震、山体滑坡等重重危险,奋战在水利抗震救灾一线;紧急抽调水利专家、勘测设计和工程抢险人员共1780人,组成80个工作组、46支应急抢险抢修队、91个设计组,会同灾区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工作者,对堰塞湖、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进行险情分类和危险程度分级,逐处逐库逐站逐段制定排险避险方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置。此外,紧急调集3881台(套)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和应急设备,及时调拨防洪物资,全力支援灾区工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有效地防范了"5.12"汶川大地震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取得显著成效,经受了安全度汛的考验,实现了零伤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唐家山堰塞湖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通口河上游湔江河道上, 滑坡体横河方向长612米,顺河方向长803米,堰体高82~124米,体积2037万立方米,上游集雨面积3550平方公里,最大可蓄水量3.2亿立方米,严重威胁下游13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作中,我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指导方针,全力实施工程排险。水利专家在余震不断、滚石横飞、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全面查勘。在多次会商、严密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利用堰体天然垭口开挖泄流渠的工程排险方案,利用大型直升机将施工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同时,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了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及时将下游受威胁的27.76万人转移到安全地带。抢险队伍克服工期紧、任务重、强度高、作业面狭小、施工期天气不利等重重困难,经过7天6夜艰苦奋战,开挖了一条长475米、上游段深12米、下游段深13米的泄流渠,完成土石方13.55万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了方案施工任务。

    6月7日晨,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渠开始泄水,最大泄水流量达到6500立方米每秒,至11日14时,堰塞湖坝前水位降至714.13米,水位下降28.97米;相应蓄水量从最高水位时的2.466亿立方米降至0.861亿立方米,减少1.6亿立方米。泄流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没有造成损失,成功消除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特大威胁,创造了世界上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陈雷听取甘肃水利工作汇报要求推进甘肃水利改革
· 陈雷考察调研敦煌生态保护要求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 陈雷考察甘肃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提出明确要求
· 陈雷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50周年大会的讲话
· 国际水利水电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陈雷讲话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