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南方诸省抗灾救灾中是怎么解决电煤供应紧张的,给安全生产带来的压力是什么,安监系统做了哪些工作
今年元月10日以来,南方部分省份发生了冰雪灾害。灾害天气造成运输中断、电网受损,加上一些煤矿春节放假,所以显得电煤紧张。去年电煤库存最高3200万吨,年底库存2270万吨,到1月26日降到最低,不到1700万吨,库存不到8天。正常库存量应该是12天,7天是警戒线。一些电厂缺煤停机,全国有4000万千瓦机组停机,大概占总装机容量的7%。存煤3天以下的电厂大概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6%。前面讲到,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25.3亿吨,同比增长8.2%;一月份全国煤炭产量18600万吨,同比增长3.1%。总体看全国煤炭供需是平衡的,电煤紧张是局部的暂时的,但是影响十分严重。
面对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全党全社会紧急动员。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召开了会议,研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亲赴抗灾救灾一线。国务院成立了抗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们围绕两个保障(保障安全生产,保障电煤供应)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向安徽、湖南、江西、贵州、湖北、云南、广西、山西、湖北、吉林、辽宁11个省区先后派出工作组,同时要求各省局协助地方政府,调整煤矿春节放假安排,组织好煤矿生产和安全工作。全国煤矿有64%的能力坚持春节生产,同比增加约一倍,96%的国有重点矿节日坚持生产。1月16日全国煤炭产量达到500万吨,是正常日产量的72%,电煤库存迅速恢复正常。二是召开了两次视频会,多次发出通知,督促各省安监局、煤监局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做好工作,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力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障电煤生产供应。三是从1月底开始建立了日碰头会商制度,每天下午五点碰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了信息和统计调度工作,及时向国务院抗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提供煤炭产量、煤炭库存等信息。四是对不同煤矿提出不同要求、分类指导。督促大矿防止“三超”,坚持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停产检修、放假的煤矿做好排放瓦斯和排水等工作,防止瓦斯聚集和淹井;技改矿、新建矿严防边施工边出煤;已关闭煤矿严防死灰复燃。
到2月16日,受灾严重的贵州、湖南、江西等省,供电系统80%已经恢复。南方受灾省份共有2700多个煤矿因停电被淹或者瓦斯聚集,这些煤矿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一步措施:一是派出6个工作组,分别到贵州、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协助地方做好节后煤矿复产工作。停产放假检修的13919处煤矿,在“两会”前复产的约占58%,另有42%的煤矿“两会”后复产,其中因受灾停电停产的2700多处煤矿困难更大。煤矿复产对我们来讲是极大的考验,不能麻痹大意。二是国有大矿春节期间的检修普遍推迟了,可能产生隐患。目前国有大矿超能力生产的情况比较普遍。下一步要统一安排国有大矿的停产检修,各省要做出安排,有序检修,均衡生产。三是电煤生产供应好转之后,要做好冶金用煤、化工用煤的生产供应,不要顾此失彼。
抗灾救灾结束后我们还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要做到“两个不动摇”,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不能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组织生产;坚持煤矿整顿关闭不动摇,转变煤炭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允许不安全、不合格的小煤矿“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