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4日   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淡 水 环 境

    状况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浙闽区河流为轻度污染,西北诸河为轻度污染,西南诸河水质良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长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10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7.4%、5.8%、2.9%和3.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十大支流中,雅砻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岷江、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但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20个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0.0%、5.0%和5.0%。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污染最严重的断面是位于滁州皖-苏交界的滁河滁州汊河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黄河水系 总体为中度污染。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2.3%和25.0%。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除伊河、洛河和沁河水质为优,伊洛河为轻度污染外,其余支流普遍污染严重。渭河下游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北洛河渭南段,大黑河呼和浩特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渭河渭南潼关吊桥断面(陕-豫、晋)、汾河运城河津大桥断面(晋-陕、晋)和涑水河运城张留庄断面(晋-陕、晋)污染严重。

    珠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4.9%、12.1%和3.0%。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珠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广州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珠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深圳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海南岛内河流:万泉河水质为优;海甸溪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7个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占57.1%,Ⅲ类占42.9%。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松花江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4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5%、47.6%、2.4%和9.5%。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松花江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5个省界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个、Ⅲ类水质断面2个、Ⅳ类水质断面2个。

    淮河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7.3%、33.7%、11.6%和17.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淮河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淮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一级支流中,史灌河和潢河水质为优,浉河水质良好,洪河、洪河分洪道、西淝河、沱河和浍河为轻度污染,涡河和颍河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33个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8.2%、45.4%、15.2%和21.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海河水系 总体为重度污染。6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0.9%、12.5%和42.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干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好转。主要河流中,淋河和永定河水质为优,滦河水质良好,漳卫新河为中度污染,大沙河、子牙新河、徒骇河、北运河和马颊河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为重度污染。17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7.1%、11.7%和41.2%。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辽河水系 总体为中度污染。3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7%、13.9%、8.3%和36.1%。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

    辽河干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老哈河水质为优,东辽河和西辽河为轻度污染,辽河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老哈河和西辽河水质有所好转,东辽河水质有所下降,辽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辽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西拉沐沦河为轻度污染,条子河和招苏台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大辽河及其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浑河沈阳段、太子河本溪段和鞍山段以及大辽河营口段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大凌河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3个省界断面中,Ⅱ类水质、Ⅴ类水质、劣Ⅴ类水质断面各1个。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

    浙闽区河流 总体为轻度污染。3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7%和31.3%。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西南诸河 水质总体良好。1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2%、5.9%和5.9%。主要污染指标为铅。

    西北诸河 总体为轻度污染。2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3.1%、19.3%、3.8%和3.8%。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湖泊(水库)

    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1个,占3.9%;Ⅲ类的5个,占19.2%;Ⅳ类的6个,占23.1%;Ⅴ类的5个,占19.2%;劣Ⅴ类的9个,占34.6%。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2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8个,占30.8%;其他均为中营养,占57.7%。

2009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湖库类型

个数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

三湖*

3

0

0

0

0

1

2

总氮、总磷

大型淡水湖

9

0

0

3

2

1

3

城市内湖

5

0

0

0

2

1

2

大型水库

9

0

1

2

2

2

2

总计

26

0

1

5

6

5

9

比例(%)

0

3.9

19.2

23.1

19.2

34.6

           *:三湖是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太湖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太湖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8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0%、11.4%和19.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滇池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总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滇池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5.0%、12.5%和62.5%。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

    巢湖 水质总体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1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6.7%、33.3%、8.3%和41.7%。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监测的9个重点国控大型淡水湖泊中,洱海、镜泊湖和博斯腾湖为Ⅲ类水质,鄱阳湖和南四湖为Ⅳ类水质,洞庭湖为Ⅴ类水质,达赉湖、白洋淀和洪泽湖为劣Ⅴ类水质。各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与上年相比,镜泊湖水质好转,洱海水质变差,其它大型淡水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南四湖、洞庭湖、洱海、镜泊湖和博斯腾湖为中营养状态,白洋淀、洪泽湖和鄱阳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达赉湖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城市内湖 监测的5个城市内湖中,东湖(武汉)和昆明湖(北京)为Ⅳ类水质,玄武湖(南京)为Ⅴ类水质,大明湖(济南)和西湖(杭州)为劣Ⅴ类水质。各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与上年相比,东湖和玄武湖水质好转,其他城市内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昆明湖为中营养状态,玄武湖、大明湖和西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东湖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大型水库 监测的9座大型水库中,密云水库(北京)为Ⅱ类水质,董铺水库(安徽)和千岛湖(浙江)为Ⅲ类水质,松花湖(吉林)和丹江口水库(湖北、河南)为Ⅳ类水质,于桥水库(天津)和大伙房水库(辽宁)为Ⅴ类水质,崂山水库(山东)和门楼水库(山东)为劣Ⅴ类水质。各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与上年相比,千岛湖和松花湖水质好转,其它7座大型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

    9座大型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重点水利工程

    三峡库区 水质为优,6个国控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 总体为轻度污染。10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0%、50.0%和10.0%。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1眼井的水质监测,水质适用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2.3%,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3.9%,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73.8%。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

    2009年,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质量普遍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总体来看,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较上年变化不大,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或好转趋势的分布较为分散。

    全国重点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17.6亿吨,达标水量为158.8亿吨,占73.0%;不达标水量为58.8亿吨,占27.0%。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全国监测评价水功能区3219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评价,全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为42.9%,其中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为53.2%,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36.7%。

    内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江河重要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磷、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及铜、镉的污染。总磷污染仍以黄河、长江及黑龙江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非离子氨污染以黄河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高锰酸盐指数污染以黑龙江及黄河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铜污染以辽河、黄河及长江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与上年相比,非离子氨和镉超标范围有所减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和铜的超标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湖泊(水库)重要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污染,总磷和总氮的污染仍较重。与上年相比,总氮、总磷和铜的超标范围有所减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范围有所增大。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89.2亿吨,比上年增加3.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77.5万吨,比上年下降3.3%;氨氮排放量为122.6万吨,比上年下降3.5%。

    措施与行动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2005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调查了解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保护区划,建立地下水水质与污染预警系统,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09年底,先后开展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华北平原等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投入资金约1.4亿元,完成调查面积43万平方千米。在一些典型场地开展了地下水污染运移机理研究、污染风险评价和污染防治示范工作。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09年初,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中国的基本水情出发,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提出要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一年来,水利部进一步加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力度,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法制办等10个部委制定了《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上报国务院。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2009年6月25日至7月10日,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成10个组,分别对海河、辽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巢湖、滇池、太湖等重点流域的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2008年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考核(淮河、松花江流域已先行进行了考核,不列入本次考核范围)。

    【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的重要指示精神,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在长春、扬州、西安、沈阳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松花江、淮河、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全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会议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等重要会议,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项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有关情况向胡锦涛总书记做了汇报,总书记对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肯定了松花江和淮河治污进展取得明显成效,并要求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重金属污染防治】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经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审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下发实施,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为深入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09年,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务院九部门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9123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183家,取缔关闭231家,停产整治641家。

    【“锰三角”整治工作】2009年4月16日,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现场考察了湘黔渝交界“锰三角”地区河流交界断面和企业,主持召开了“锰三角”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了深入推进综合整治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全国电解锰行业专项环境整治工作从6个方面制定19项统一的整治标准。有力促进了电解锰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向经济部门移交移送拟关闭取缔的24条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线案件,淘汰产能共计5万吨;全面推动了环保部门对电解锰行业的监管,对16家企业补办了环评、“三同时”手续,对34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整治;投入3.4亿元整治资金,明显提升了电解锰企业环境管理水平。2009年,投入中央环保资金1.6亿元,对锰渣规范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污染治理新技术等示范工程给予资金及技术支持。将“锰三角”地区9条河流和1个水库的17个监测断面纳入国家环境监测网,将清水江水质自动站纳入国控地表水自动站管理。

    【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2009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估工作。据调查,中国共有2.5万多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700多个规划水源和备用水源,其中地下水型、河流型和湖库型水源分别占57%、28%和15%;这些水源服务于2.2万个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54%;供水服务人口过2亿,超过全国乡村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按照水源服务人口多、区域特征明显、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等原则,筛选了服务于0.62亿人口的3737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下简称“典型水源”)进行深入调查,其中地下水型、河流型和湖库型水源分别占50%、28%和22%。调查表明,南方地区典型水源水质好于北方,西部地区好于东部。从安全服务人口来看,典型水源水质状况从好到差依次为湖库型、河流型和地下水型。从流域来看,浙闽区河流和西南诸河流域典型水源水质状况较好;珠江、西北诸河、辽河、黄河和长江流域次之;淮河和海河流域较差;松花江流域典型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状况最差(主要原因是铁和锰天然背景值超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